(原标题: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委何开四:好家规要与时俱进)
![]()
何开四认为,好家规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管家规以何种形式呈现,好家规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提高一个家庭的道德品质。同时,家规也必须具有可行性,不能“假大空”,制定“天花板家规”。 ——何开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家规不仅是一个家族内部的事情,更能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
自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全省各地踊跃报名,形成了一股“讲好家规、传好家规”的热潮。目前活动已经进入评审阶段,从全省各地征集的家风家规好故事将角逐全省十佳。
茅盾文学奖评委、著名文艺评论家何开四先生,是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的评委之一。什么才是他心目中的天府好家规?他对“天府好家规”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何开四家族的家规又是什么?3月13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了何开四。
父亲何白李手写“家庭小报”十余年
父亲何白李在世时,每个月,家族成员们都会收到一份特别的“家庭小报”。报头上是8个大字:和睦、勤俭、奋发、追求。这是何白李结合先祖家训,立下的家规。
何白李退休后,创办了“家庭小报”,每个月写一二期。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脑,何白李只能一字一句地手写。家族先辈的好故事、老家泸州发生的大事、孩子们的成长情况……他都会如实地写进“家庭小报”里。
“家里有人出国了,父亲就会在 家庭小报 里叮嘱孩子在外认真完成学业,不要沉迷于玩乐。家里有人从政,当期的 家庭小报 一定少不了 清廉 二字。”何开四说,这份沉甸甸的报纸倾注了父亲很多心血。父亲想要借此凝聚家人,培养教育下一代。父亲每期至少埋头书写两天,约A4大的纸张,满满写上10多页。
由于家族成员分布在天南海北,何白李便用复写纸将“家庭小报”写成10多份,再到邮局一份一份地邮寄出去。何开四说,这份“家庭小报”坚持了十余年,直到后来父亲眼睛看不清,才停止写,当时已写了超过一百期。现在再来读这些“家庭小报”,何开四仍能感受到父亲的一片苦心。
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家规?
要有可行性 切忌“假大空”
“和睦、勤俭、奋发、追求。”这是何白李根据祖上的家训,结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的再创造。
好家规有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何开四认为,真正的好家规不是不能改变的,家规家训一定要与时俱进。
何开四对中国的家规文化颇有研究。他提到,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代表性的三大好家规家训包括: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虽然朱子家训广为流传,但何开四并不认为其全文都值得现代人一成不变地遵守。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意思是天黑后就要关门闭户,开始休息。在何开四看来,这条家规已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何开四很认同这句话。从古至今,节俭都是一种美德,这条家规同样适应于现代社会。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家训同样体现了对家规的再创造。“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这是林则徐留下的“十无益”家风家训格言。何开四说,这是林则徐根据社会发展,对先祖家训的再创造。
有些家规仅有简单几句,有些则长达数千字。哪种更能获得何开四的青睐?何开四说,他更看重简洁的家规。“大道至简。”他认为,好家规应琅琅上口,越是简单,往往越有力量,行文简洁的家规也更容易后世传播。
不管家规以何种形式呈现,何开四认为,好家规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提高一个家庭的道德品质。同时,家规必须具有可行性,不能“假大空”,制定“天花板家规”。例如,家规对家族学生的成绩制定硬性要求,且要求很苛刻,虽然本意是促进后人成才,但多半会起到反效果。
“我的父亲一向坚持孩子能天性自由地发展,身体健康最重要。不给孩子考高分的压力,我们兄弟四人的学习成绩反而都很好。”何开四说。据了解,何家老大、老二学理工,均是高级专家,在各自领域均颇有建树。何家老三何开三是蜀中著名报人,新闻界的名士。而何开四本人,是著名文学评论家、辞赋名家。
身教重于言教示范作用很重要
再好的家规,如果没有身体力行,也是空谈;没有言传身教,也不会传承。“每天早上,我们还没起床,就听见父亲已在院子里念英文、背唐诗了。”何开四回忆说,父亲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榜样的示范作用,不可谓不大。
小孩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何开四举例说,梁启超、钱钟书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已深入精神骨髓,代代相传。就算有好家规,但父母不执行,天天在外打麻将,满口脏话,就很难要求孩子继承祖上的好家风。
何开四的这一观点和首届四川“天府好家规”的评选标准一致。在《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方案》中就要求,评选要侧重家规的代际传承与家庭成员的实际操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秋凤 摄影雷远东
(原标题: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委何开四:好家规要与时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