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澳人大代表提议:采取新通关模式 重启湾仔口岸)
原计划实施“合作查验,一次通行”新通关模式的粤澳新通道口岸建设延误,澳区人大代表刘艺良称,据悉港珠澳大桥将探索该新模式。建议可先在横琴和莲花口岸试行,具体方法是针对内地及港澳居民“入境查验、出境监控”,无特殊情况下,一般出境只需监控,不查验。
澳门日报记者\u00A0 报道
前年底拱北早晚各延长一小时通关、珠澳跨工区专用口岸凌晨零时至上午七时向澳门居民和外?等开放、横琴廿四小时通关,刘艺良称居民、游客均感受到通关便利。加上拱北口岸东西翼、汽车通道的随车小厅启用、自助通关系统改善,让这个每年过亿人次、每日平均廿六万人次经过的“天下第一关”通关效率提升。
但须承认,横琴路途远,24小时通关分流拱北口岸的作用与预期有较大落差,今年春节假期遇高峰期,横琴每日通关四万,平日仅两万馀。长远来看,刘艺良支持横琴和莲花口岸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模式,若能参照未来粤澳新通道?用共建联检大楼的模式更佳,希望可实现澳门轻轨与广珠城轨无缝衔接。
横琴开发用于深化粤澳合作、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不可忘。路凼金光大道?多大型项目落成,未来单牌车进一步放宽,两地又规划澳门轻轨与广珠城轨衔接,人、车通关的压力料更大。莲花口岸空间有限,不能无限地扩大检验大楼,必须从法律上推动创新通关模式。
“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早已敲定在将来的粤澳新通道实施,港珠澳大桥听?也探索创新通关模式,但这些都是“将来式”。刘艺良建议在现时的横琴口岸先行“创新”。国务院一四年推出的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确定跨区域口岸部门可实现资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等“三互”,刘艺良认同可在此基础上针对内地及港澳居民实施“入境查验、出境监控”,即无特别情况下出境无须查验,其他旅客必须查验。这种新模式两地的口岸布局暂无需改变,却可有效提高通关效率,还能节省查验单位编制和行政成本。
港珠澳大桥将于年内落成,粤澳新通道加速兴建,刘艺良强调,即使创新通关模式及科技强关,口岸联检人员数量也将大幅增加,呼吁扩大联检单位的人员编制。“从增加指标,到人员上岗,要经过招聘、培训等流程,起码要一年以上,编制问题已迫在眉睫。”
去年“两会”期间,他与九位人大代表提交关于尽快恢复使用湾仔口岸的建议。海关总署回覆中表示,经过去年四月专程考察,珠海市政府委托的珠海市规划设计院提出了四个比选方案。海关总署收到广东省口岸办经修订的初步方案后,会与港澳办提出最终方案。刘艺良称,澳门社会尤其内港的商业团体及坊会十分关注湾仔口岸重启,希望尽快完成方案,向澳门社会公布建设和重启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