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团承建的红谷隧道实现了全线贯通。
记者驾车通过红谷隧道过江段,体验了3分钟快速穿越赣江。
新华网南昌1月11日电(吴亚芬)2016年11月,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团承建的红谷隧道实现了全线贯通。隧道采用快速过江、水下立交、多点疏散的设计,开辟了一条新的过赣江通道。1月11日,记者驾车通过红谷隧道过江段,体验了3分钟快速穿越赣江。
红谷隧道在中山西路设有一对出入口,11日下午2时30分,记者从中山西路的入口驶入隧道匝道,车速控制在30千米每小时,行驶了720米后到达红谷隧道过江段。过江段的设计为双向六车道,一片灯火通明。据悉,过江段限速50千米每小时,限高4.5米,限重55吨。为了保证隧道安全,通车后严禁托载易燃易爆品车辆驶入。在过江隧道里行驶3分钟后,记者已经穿越完江底,在红谷中大道“浮出”水面,然后就进入了红谷滩新区,比经由八一大桥或者南昌大桥过江要快得多。
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项目副经理万超介绍,红谷隧道的防水工程采用国内进口的止水带,每个接口采用双道防水,而每一节通道在预制过程中采用抗渗混凝土,结构本身具有抗渗功能,但是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不漏水,在预制过程中采用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分段浇筑,使管段穿上了“雨衣”。因此,红谷隧道的防水工作是两道以上防水,且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完全是安全可靠的。
在隧道行驶碰到突降大雨、隧道积水怎么办?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见习项目副经理郭俊解释,为了防止隧道积水,将在进出隧道口设置横截沟,及时将水排至两侧的排水泵房,在隧道内部增设了泵房,排水泵由液限仪自动开启。如果水量超过设计标准,将启动应急预案,加泵排水,确保隧道内正常行驶。
隧道内安全吗?隧道沉管会不会受船只“触礁”或抛锚而产生危险?“红谷隧道抗震烈度为7级,在南昌使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市民不必有这样的担心。”万超说。此外,隧道内一共设置了26处疏散通道和一个可容纳471人应急避难大厅。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市民可通过避难大厅的爬梯快速到达地面,爬梯25米的高度,相当于8层楼高。
据悉,红谷隧道分别在沿江中大道南侧、北侧各设一道出入口,中山西路设一对出入口,朝阳洲中路设一出口,实现三进四出,路网衔接。市民在通过红谷隧道过江时可以根据自己出行要求选择出入口,以免造成隧道内的拥挤。
南昌红谷隧道明年6月通车 3分钟驾车过江
国内江河最长最大沉管隧道--红谷隧道全线贯通 6月竣工通车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