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更新,新年开工。今天要和你分享的,是一个关于“永无止境”的故事。
他创立公司的想法源自毕业后的环球旅行,类似现在在很多人的Gap year,去了欧洲和日本。
他的公司前身是蓝带公司。在发展初期,已经有阿迪达斯、彪马、
Balance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它从日本的鬼冢虎Onitsuka Tiger的代理商做起。
如今,他的公司市值是878亿美元,阿迪达斯的市值是346亿美元,鬼冢市值38亿美元。
的创始人菲尔.奈特。
有关奈特和耐克公司鲜为人知的故事,收录在奈特的自传《鞋狗》中,分享给各位品牌营销从业者:
1.菲尔?奈特算得上是白手起家的代表。父亲在当地(俄勒冈州)有一些影响力,家里条件虽然不错,但真正给的支持并不多,初期作为担保人帮蓝带公司获得第一笔贷款而已。
2.真正在初期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奈特的明星合伙人――比尔.鲍尔曼。他是奈特在俄勒冈大学的田径教练,也是美国田径队的明星队员和教练。而且,鲍尔曼的父亲曾是俄勒冈州州长。
3.奈特和鲍尔曼共同成立了蓝带(耐克前身)公司,最初是鬼冢虎的代理商。两人各占一半股份,鲍尔曼在重组成立耐克公司前夕提前退休,主动提出将自己2/3的蓝带股份低价出售给了奈特,奈特“勉强同意”,条件为低首付,分5期,并且,鲍尔曼要继续作为董事会成员。(不要以为人人都愿意多占股份,股份同时意味着风险和责任啊)。
4.在蓝带创业初期,鲍尔曼除了是股东,也是个KOL,提供了很好的背书。同时,也兼任了类似研发总监的角色,旗舰产品耐克华夫鞋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5.实际上,在鬼冢合作的后期,鬼冢更像是蓝带的代工厂。因为蓝带有自己的研发设计能力,会出一些改良的设计甚至推出新的鞋款。任何成功的公司都要有自己的旗舰产品。毫无疑问,蓝带公司的旗舰产品是:华夫鞋和气垫鞋,都在当时推动了一大波销售增长。
6.创业初期,没有引入投资前,蓝带公司一直在商业贷款-下订单-销售-偿还贷款-申请更多贷款-下更多订单中间循环,以至于奈特在回忆录中说,负债时间比盈余的时间多:
“我一生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负债中度过的。年轻创业的时候,我十分熟悉那种感觉:每晚睡觉后,每天醒来后,都会欠别人更多的钱,根本无力偿还。”
7.蓝带一直缺资金的原因是不想公开募资,一直不想上市,原因是不想失去控制权。
后来通过发行两种股票得到解决:A股和B股。公众只能购买B股,这种股票每股只能投一票。创始人、核心管理层以及可兑换债券持有人将会获得A股,这种股票赋予任命董事会四分之三席位的权力。也就是说,这种方法筹措了巨额资金,推动了公司发展,仍能确保可以控制整个公司。
8.奈特很早就很有眼光的瞄准了中国市场,“10亿人,20亿双脚”,他说。
耐克通过努力成为“在中国大陆做合法生意的首家美国鞋商”。当然,他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现在中国是耐克的第二大市场,第一大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