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所学校应该是“一幅立体多彩的画,一本有吸引力的教科书”。而走进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就好像走进了一幅多彩的画卷,一个孩子们幸福成长的花园。这里有孩子们可以主动学习、大胆质疑的“纯美课堂”;有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快乐成长的“小天鹅课程”;更有全方位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的数字化校园。近年来,西园新村小学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通过教育创新不断提升办学品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飞翔的“小天鹅”。
■至真至纯 小天鹅课程回归教育之本
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是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建校三十年来一直走在合肥市教育创新前列的关键所在。 2009年入驻政务新区天鹅湖畔后,学校围绕“天鹅”二字做文章,将学校文化定位为“天鹅文化”。“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天鹅的良好品质,更应该是西小学子的优秀缩影。”合肥市蜀山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西园新村小学校长朱莉萍说道。“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飞翔的小天鹅”,在这样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的影响下,西园新村小学开发设计出了“小天鹅课程”,将培养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小天鹅”作为育人目标,并细化为16个课程目标,落实到每个年级段学习要求中。“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校园生活”,朱莉萍说,要把孩子们培养成勇往直前的“小天鹅”,就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营养”,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成才。
有了清晰的课程目标,怎样才能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将目标融入日常教学,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呢?西园新村小学将“小天鹅课程”细化,形成了该校独有的“六小课程”体系。即以“科技创新动手做”为核心,推进“小科学家课程”的实施;以“星光大道”为平台,推进“小艺术家课程”的实施;以“阳光体育”为抓手,推进“小健将课程”的实施,;以“小天鹅文学社”为载体,推进“小文学家课程”的实施;以“综合实践”为途径,推进“小能手课程”的实施;以“‘天鹅之星’评选”为抓手,推进“小绅士课程/小淑女课程”的实施……西园新村小学在整合国家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自编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了一个循环的阶梯状的“六小”课程体系,系统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些课程建设的推进,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内涵,更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使西园新村小学赢得了更多更高的社会赞誉。
■放飞心灵 在快乐校园中幸福成长
在西园新村小学,每个星期五下午的“幸福DIY”校本课程专场,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两节课的时间里,教室变身为主题不同的一个个“兴趣课堂”,孩子们成了课堂的主人,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校本课程。喜欢音乐的孩子可以试试吹葫芦丝,好动的孩子可以学学乒乓球、足球、少儿体育舞蹈、民族舞,爱好科技的孩子可以跟指导老师一起玩航模、尝试电脑制作。喜欢绣十字绣、想学妈妈织毛衣?全都没问题!在“幸福DIY”校本课程专场,孩子是真正的主人,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机,开设校本课程的初衷是给孩子更多的体验,拓展视野,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展核心素养。”在西园新村小学西园校区执行校长王建民看来,“幸福DIY”校本课程专场就像是给孩子们开辟的百花园,让他们随便去看,随便去闻。“人的一生那么长,没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就给孩子定义。如果通过我们的校本课程专场,孩子能在毕业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就已经成功了。”
优质的人力资源为西小创新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夯实的基础。据悉,西园新村小学中青年教师比例为70%,现有合肥市拔尖人才2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2人。西园校区教导主任刘音表示,学校鼓励老师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大胆尝试跨学科教学。“比如我们教十字绣的钟黎老师就是一位数学老师。教‘数字油画’的张丽和刘梅老师分别是英语和语文老师。综合实践老师孙维国自己特别喜欢历史,在校本课程专场中为孩子们讲述《史记》故事,孩子们就特别喜欢,听得更是如痴如醉。”
■特色创新 教育信息化打造智慧校园
寒假后的新学期,西园新村小学每个学生都将获得一个免费账号,在专用的网络阅读平台上,和来自全国的小朋友们一起免费阅读电子书、记录阅读轨迹、分享阅读感悟。谁读的书多,谁对书籍的理解更特别,孩子们还可以线上PK。西园新村小学汇林校区执行校长刘春燕告诉记者,这只是西园新村小学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办学质量的一个缩影。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电脑尚未完全普及时,西小就有自己的“烛光工作室”,老师们摸索着建立了自己的素材库,率先开始电子备课。从那时起,信息化就一直是西小的特色和亮点。 2012年,西园新村小学被安徽省批准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今年又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近年来,学校从信息化硬件升级、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能力培训、信息化课题研究、信息化平台推广等方面不断发力,提高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及师生的信息化素养,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减负增效。
每个班级有网页、QQ群,老师和学生有自己的校园博客,学校还有藏书量达5万册的云图书馆……据刘春燕介绍,学校还通过建设课题网、学校网络办公系统、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网络化教学系统等网络平台,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将信息化手段运用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孩子们在互联网时代高效学习,在每周五下午的“幸福DIY”课程专场中,学校开设了电脑网页、电脑动画、程序编写、科学DV,电脑机器人等特色课程。学校还连续多年举办“西小信息技术节”活动。一二年级的键盘小能手、三四年级的电脑绘画、五六年级的电脑网页、电子报刊比赛、教师节电脑课件制作等,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一起收获成长的乐趣。
大部分小学低年级都没有开设信息课,而西小的孩子却从进校时就上信息课,使用的更是学校自己开发的信息校本教材“信息直通车”。“人类的梦想”、“神奇的发现”、“西克先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带领孩子们走进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世界。这套教材不仅填补了一二年级信息课无教材的空白,还在2011年获得蜀山区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课程开发类成果特等奖。
在西园新村小学,信息化技术和理念的运用正在改变老师的教学与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刘春燕表示,学校还投入资金建设网络备课系统,包括“预习推送”和“我的备课”两大环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中的《给刘洋阿姨的一封信》,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通过短短40分钟理解天宫、飞船、宇航员等概念还是比较吃力的。利用网络备课系统,老师们就可以通过预习推送,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提前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提出自己的问题。课堂上,老师有针对性地教学,效果非常好。”
■成就梦想 创新校园花开满园遍地香
从1987年在美丽的西园新村建校至今,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早已成长为合肥人心中名副其实的一流名校。当然,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以及家长、社会的广泛肯定,西小人最大的骄傲还是孩子们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无数优秀师生正在这所创新的校园里走得更高更远。
据了解,历经三十年的发展,西园新村小学的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达4000多人次。 2013年以来,教师的论文、教学设计、教育案例、教学课件等获国家级奖项两百多人次,省级奖项约100人次,市级奖项约200人次,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近1000余次。学校更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三八红旗集体、红旗大队、美术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示范性校园网、教育系统先进单位、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电教工作先进单位、绿化先进单位、环境育人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优秀家长学校、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十佳优秀家长学校、“廉政文化进校园建设示范点”,合肥市示范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特色学校、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市德育先进集体、市甲级管理学校、市红领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尤其让人欣喜的是,学生们各种活动和比赛中的出色表现真正展示了西小学子出类拔萃的核心素养。其中,学校合唱队远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世界和平合唱节,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专利一项、全国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0个,省市级奖项数十个。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科学幻想画、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竞标赛、全国青少年遥控车模竞标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比赛足球项目中,西小学子也频获大奖,填补省内多项空白。 2012年,西小的灭火机器人队更代表国家走出国门,远赴美国参加第十九届国际家用机器人比赛,并最终荣获金牌。
“至真、至纯、至善、至美”,这是西小的文化基石。每一位西小学子在这样的文化熏陶和影响下,正如同“小天鹅”一般,张开稚嫩的翅膀,振翅,再振翅,从这片教育的沃土上“起飞”,飞向更加广阔的天空。 刘媛媛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