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课程建设成果评为“遨游计划”典范
北京市“遨游计划”项目“六位自主”课程教学研讨会于10月20日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隆重举行,校长李有毅在大会报告中说:“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要么过分强调课程的学科体系,要么过分强调课程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本次会议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主办,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承办。北京市各区县学校代表、国内友好学校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活动期间,与会代表首先深入北京十二中课堂听课。学校精心呈现了38节体现“课程内容自主,课程实施自主”的选修和必修观摩课。接着,分成三个分会场,十二中的师生们分别作了科技创新系列课程,阅读、体育、英语课程以及社会实践系列课程的专题汇报。随后,所有来宾齐聚报告厅观看十二中创新课程建设专题片《真善美一:北京十二中课程创新巡礼》。
在领导汇报与专家点评环节,校长李有毅作了题为《创新学校课程文化,放眼学生未来发展》的报告,从放眼学生未来发展的课程目标、真善美文化背景下的课程体系、立足未来人才需求的课程内容、创新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机制、创新课程文化的主要成果等六个方面,总结梳理了十二中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和丰硕成果。
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王本陆表示:“通过观摩课程建设成果,有两点体会。一是从十二中的课程建设中看到了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方向;二是为当前的基础教育课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范例。”
“从十二中的活动现场,看到了北京市整体推进新课改的力度以及取得的成效。北京十二中的课程建设成果是北京市‘遨游计划’项目的成功典范,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提供了很好的典型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评价道。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李奕阐述了市教委推行“遨游计划”这一项目的定位和初衷以及市教委对“遨游计划”项目的期待和设想,充分肯定了十二中的办学成果:“十二中坚持走以生为本这一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设置了独特的课程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形成。”
“十二中这次‘遨游计划’项目展示会,诠释了‘遨游’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自主性、广泛性、发展性和实践性。” 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陶西平结合当前的课改和本次十二中的展示以及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从三个方面做出指导:一是要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二是要进一步明确课改的方向,三是要进一步注重课程的创新。
文/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戚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