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 王静宇 记者 何良 文/图)刚刚完成手术的孙燕脸色苍白,看上去还很虚弱,腹部的伤口还裹着厚厚的绷带……此时此刻,她是个普通的病人,但在这普通病人的身份背后,她还是一名麻醉科的医生。
“现在没什么大碍了,上周二做了手术,现在好多了。”8月21日,躺在病床上的孙燕对记者说。实际上,这台本该及时进行的手术,被推迟了一周。上周,孙燕的腹部就隐隐作痛,市二医院每天都安排有近60台手术,忙碌的工作让麻醉科医师孙燕无暇顾及自己的疼痛,只是简单地服用些胃药来缓解。直到8月16日凌晨,孙燕出现腹部绞痛紧急入院,被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必须尽快手术切除胆囊。但她仍没有手术,心里挂念着第二天做心脏手术的病人,直到完成了患者的手术后,她才安心地进了手术室。
8月21日,记者走进市二医院麻醉科医生办公室时,办公室里空无一人。最近,医院每天都安排有近60台手术,麻醉医师与主治医师同样忙碌。直到孙燕的一名同事谢科宇完成上午的手术,才有空向记者讲述了孙燕的故事。“很多人都觉得麻醉师无非是手术前给患者注射麻药,只要掌握好麻药的剂量和准确的注射位置,就没什么事了。”谢科宇说,在每台手术前,麻醉医师需要提前到病房去看望将要做手术的患者,这是在手术之前的必要“功课”,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各项生命体征,保障麻醉顺利进行,在手术过程中也要实时观察患者血压、呼吸等各方面的体征参数,做好补血、补液工作,手术结束后,直到患者醒来的过程中都需要全程陪同。
“麻醉科的医生很多时候都是连轴转,孙燕是怕自己治病会打乱原本排好的值班表,给大家添麻烦。”谢科宇告诉记者,他们上周就发现孙燕有点不对劲,但她只说是普通的胃病,吃些药就好。
工作交接妥当才进手术室
显然,孙燕的疾病不是胃药就能控制和治疗的,同事们渐渐发现,她脸色发黄,在夜班休息时也经常痛得无法入眠。8月16日凌晨,她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被确诊为急性胆囊炎,专科医生建议立即进行手术,切除胆囊。孙燕却犹豫了,8月17日有个等待做心脏手术的患者,她是那场手术负责麻醉的医师,“能不能再拖一天?”她这样问,却早已在心中想好了,要先给患者完成手术后,自己再接受治疗。
8月17日,孙燕按时走进了手术室,细心地为患者准备手术过程中要用到的麻醉剂,俨然忘记了自己手背上的留置针。整个手术过程中,她全程监控着患者的情况,两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孙燕的病情比一周前恶化了许多,体内转氨酶达600多,超过标准值十几倍,还诱发了胆总管结石,直到后续工作完全交接妥当,8月17日下午,她才被推进了手术室。
记者在医院见到孙燕时,她还在向同事追问那个心脏手术患者的康复状况。“作为一名医生,我更能够体会到病人的痛苦,心里想着他们能够早日康复,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