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 刘正红
佛山一企业负责人潜心研创、自主开发的小家电品牌,其商标竟在千里之外被四川一家公司仿冒,“克隆”产品长期在西南地区倾销,导致原创品牌在声誉和销量上均蒙受巨大损失。去年8月,“李逵”佛山市盛发电器公司将“李鬼”韩氏五金公司告上了法庭,而且,盛发电器将诉讼地点选择在被告所属的四川省巴中市。
在被告人所属地区打侵权官司,对佛山企业来说是第一次。川、粤两省法院政务网的统计显示,此前国内从未有过不同企业之间因小家电商标权引发的诉讼,因而家电行业将盛发电器诉韩氏五金案称为“国内小家电商标侵权第一案”。上月30日,随着四川省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和被告人道歉书的如期寄达,这场创新与“克隆”的商标战在佛山企业的胜诉中硝烟尽散。
在对手的“地盘”上打官司,佛山小家电企业从本案获得什么启示?
“制造业发达的佛山从来不乏知识产权被侵害的案例,但电风扇、电饭锅、紫砂锅等已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的系列小家电遭遇商标侵权,在佛山尚属首例。”盛发电器负责人罗喜沃说,他创办的企业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家电生产,遭遇侵权还是头一回。
据罗喜沃介绍,从公司制造第一个产品开始就致力于品牌建设,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三源”中英文商标和由三个红色实心圆加三根红线组成等边三角形的图案商标。2005年,盛发公司的多种“三源”牌小家电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去年4月,一位四川经销商向罗喜沃举报,巴中市韩氏五金公司恶意模仿,将“三源”系列商标用在锅铲、塑料桶、电饭锅、高压锅等产品上,在四川市场大肆销售,使真正的“三源”牌小家电销量急剧下滑。
去年6月,罗喜沃把韩氏五金告到了四川巴中市中级法院。
去年12月下旬,四川巴中市中级法院开庭再审此案。法院确认,盛发电器公司经国家商标局注册的“三源”商标,核准在国际分类第11类的电风扇、电热开水瓶、电饭锅、电热多用锅等小家电上使用。韩氏五金公司在其销售的电饭煲、不锈钢锅、塑料桶、不锈钢饭勺等商品上使用与盛发电器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且未经注册核准,虽有添加汉字“英姿”和实线、虚线的细微差别,但商标整体极易引起公众对该商品的误认。法院据此认为韩氏五金侵犯了盛发电器的商标专用权,可能冲淡或减损后者的市场声誉和经济利益,应停止使用侵权商标,承担赔偿现金等相应的民事责任。
四川巴中市中级法院除了判令韩氏五金公司停止在其产品上使用“三源”系列商标、书面道歉和赔偿10万元外,还作出了一个出乎罗喜沃意料的判决:认定佛山市盛发电器公司的注册商标“三源”(含两个注册号)为中国驰名商标。
前天上午,记者电话采访了四川巴中市中级法院民事庭主审法官,询问认定“三源”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原因。该法官说,主要是由于大量证据证明佛山盛发电器的商标和商品已为相关公众所熟知,有较高的知名度,具备认定驰名商标的条件。
打赢一场维权官司,还被法院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在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佛山无疑是件新鲜事。在此之前,美的、格兰仕等家电标杆型企业都是靠国家商标局以优秀品牌的形式认定的;盛发电器的“三源”被法院认定为驰名商标,开了佛山企业走司法认定途径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先河。
佛山小家电企业协会秘书长张伟平说,近两年来,广州、深圳等地的一些知名企业在遇到商标侵权等纠纷后,会选择打官司来认定驰名商标,因为既能利用法律来解决纠纷,又可进一步树立品牌;在佛山,盛发电器在“国内小家电商标侵权第一案”的胜诉可视为自主品牌企业的“活标本”,其“三源”商标起了领跑作用。
佛山市某法院民事庭审判员梁先生则指出:法院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只是个案认定,不具有扩大效力,企业不能将之作为金字招牌跟同行竞争。
“三源”被四川巴中市中级法院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消息在佛山传开后,包括家电厂家在内的众多企业均认为盛发电器“抢了先机”,为佛山企业找到了一条打响自主品牌的“捷径”。
南海某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负责人李知春说:“通过上法院打官司认定驰名商标,好处在于‘多快好省’,可以免去繁多且复杂的材料,所花的费用也很低,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认定。”记者发现,被采访的30多家佛山企业,80%支持李知春的看法。
佛山某律师事务所肖禹律师指出,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条件和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驰名商标的条件一样,不管哪级法院,都必须从全国范围去考察一个企业的资质和知名度。因此,法院认定的驰名商标同样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这是不少佛山企业准备打官司获取驰名商标的主要原因。
依据我国法律,企业获得驰名商标的认定途径除了直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外,还有以下四种:
一是在商标异议程序中一并向商标局申请认定;
二是在商标争议程序中一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委会申请认定;
三是在商标侵权行政处理过程中,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认定;
四是在商标侵权民事诉讼程序中,申请人民法院依法认定驰名商标。
(金陵/编制)(
在小家电商标侵权第一案中胜诉,还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案由:专利商标突遭川企“克隆”
判决:“李鬼”侵权要负民事责任
惊喜: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捷径:八成企业认同“司法认定”
获取驰名商标五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