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市场,要么让消费者中意于你的产品,要么让消费者能看到你的店,可小肥羊都没做到。现在,小肥羊已被当年的小伙伴们甩出了几条街。且不看其竞争对手的数据,仅就小肥羊自身的比较,就足以让人唏嘘。
小肥羊的江湖地位每况愈下的原因实际上涉及的层面很广。产品、品牌、服务等,方方面面。而外资收购本土品牌后的运营模式也会有变化,很多本土品牌的优势会在收购后变弱,这些综合在一起才会影响到市场占有。
众说纷纭也好,一锤定音也罢,但当一家企业失去了敏锐的市场嗅觉,丧失了自身的文化价值,忽视了消费者需求变化时,逐渐被消费者抛弃在所难免。
“小肥羊对于百胜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尝试,怎么样让百胜能够跳出必胜客、肯德基这几个品牌,百胜有没有机会成为一个平台公司?有没有可能把‘不是我们自己打造的品牌’做成平台,还能够支持它的发展?”在近日召开的第15届中国餐饮业连锁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刚刚从百胜中国事业部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位置上退休的苏敬轼表示,百胜在小肥羊上面“交了学费”。而他曾经带领肯德基在中国从4家店一路扩张至超过4000家店,领导中国市场为百胜全球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利润。
2016年2月,是小肥羊被百胜正式收归旗下四周年。小肥羊曾经是名符其实的中华火锅第一股、曾经的本土餐饮老大。回看曾雄霸本土餐饮老大多年的小肥羊的发展历程,对于身处竞争惨烈、群魔乱舞、机遇凶险并存的餐饮人,也许有着非常大的借鉴价值。
一直以来,小肥羊的发展历程如同教科书一般,被写进各种商学院的案例中。
1999年8月8日,小肥羊在内蒙古包头市开了第一家面积300平方米的火锅店。此后,小肥羊携加盟连锁疯狂跑马圈地,5年后成本土餐饮领军品牌,7年后引入外资风投,9年后在港股上市,13年后全球餐饮巨头接盘。
然而,曾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华火锅第一股”,现在去哪了?这些变化背后,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疯狂圈地三天新开一家店
自第一家省级加盟商于2001年在河北市场被授权,小肥羊以此为基点,开始了连锁加盟扩张之路。不久,为了加快跑马圈地速度,小肥羊一方面降低加盟门槛,另一方面授权省级加盟商发展区域加盟。两大策略,让小肥羊疯狂奔跑起来,三天新开一家加盟店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两年后,小肥羊加盟店已高达721家。
2004年,如日中天的小肥羊实现了43.3亿元的营业额,名列全国餐饮企业百强第二。也正是这一年,小肥羊开始调整加盟战略,在店面拓展上进行战略收缩,开店速度减缓。即使如此,到2005年底,小肥羊的终端门店已达716家,其中直营店80家左右。
加盟模式让小肥羊仅用短短三四年时间,就实现了全国覆盖,建立了品牌的全国知名度。
战略收缩“血洗”加盟商
疯狂的规模跃进,失控成为必然。
未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小肥羊,与加盟店的关系松散,缺乏必要的控制力。问题累积,最终集中爆发,致使加盟店在品牌、菜品、品质、财务等众多层面失控,消费者终端体验变差。
为向更高层次发展,2006年7月,小肥羊引入英国3i集团与普凯投资基金(praxcapital)两家私募基金2500万美元的注资,为餐饮业吸引国际资本开了先河,上市成为小肥羊当时新的战略目标。
有了资本推动,小肥羊痛下决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略收缩式调整:经营不善的加盟店,只要合同到期,坚决不再授予经营权;加强与优质加盟店的合作,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进行大规模的收编;收回省级代理权,直接管理区域加盟商旗下的加盟店。
“关、延、收、合”等“血洗”加盟商策略成果显著:2007年,小肥羊店规模从700多家降至300多家,其中直营店105家,加盟店221家。大规模的战略收缩,一方面淘汰了400多家经营不善的店面,另一方面加强了店面管理,提升了服务水平,最终年营业额并未受影响。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如愿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在境外上市的品牌餐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