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元旦,当我们满怀喜悦翻开新年第一张台历,却总是禁不住,任由这一年中难忘之事,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和对新一年的期许交织一处。百感交集的当头,犹如手捧一杯岁月陈酿的好酒,却总期望喝出不同以往的新味来。继往开来,总是中国人元旦这一天心境的最佳写照。从单位,到个人,纷纷年终小结,留下美好的同时,承诺给自己一个崭新的一年。而少为人知的是,元旦作为大多数国家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在中国古书的记载里,却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变的是时间,不变的,却是生活亮丽的底色。这感受,如同你喝到由隋唐老井仙指井之中的甘泉所酿造的口子窖酒,入口有岁月的醇厚,更少不了几许清新与淡雅。
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酒不同。你若有幸有机会置身口子酒业的明清地下酒库,在一罐罐坛面斑驳的酒坛包围下,你几乎可以触碰到超过百年的历史。岁月静好,这些源自明清的好酒散发的芬芳,在你身边无声环绕,而坛中历尽沧桑的酒体,每一分每一秒,仍然在蜕变,在进化,无时无刻不在孕育着新的奇迹,等待着新一轮的醇熟与涅槃。而当你从酒厂仍在发酵的元明老窖池(老窖泥中含有神秘有益微生物,无法复制,成就了口子窖酒独一无二的品质)边走过,酿制一杯好酒的真谛几乎是不言而喻——弥漫在空气中的醉人醇香:永远无法割裂的过往正与当下奇妙融合。你会意识到,这些有着几百年的老窖泥从未真正老去过,它们只是静躺在岁月最深处,默默历练,演化,孕育一份美酒递到唇边时的那一缕扑鼻而来的奇香妙韵。其实,酿一杯好酒的历程,正是顺应天时与自然之道:万事万物,有了昨天的沉淀和历练,才有了今天和明天。所谓敬畏天地,遵循自然新旧交替的规律,这也正是口子窖人坚持传统酿酒行业“谷雨封坛”的意义所在。谷雨时节,口子人要做一件神圣的事情——封坛。口子人封坛遵循古法,采用师徒代代相传的技艺。封坛所用主要材料,采用传统的楚纸和祖上秘制的涂料,每坛窖藏的口子窖都要用楚纸封住坛口,封口为27层。楚纸封坛,才能让酒体充分与自然界接触,最大化促进其老熟。而这里的“老”,并非专指俗话所说的老,而是指好酒必须在岁月中沉淀历练足够时间后的状态;这里的“熟”,则是真正的醇熟:这酒终于可以出窖入樽,是值得开怀畅饮的时候了。
在一味追求与时俱进的当下,想要真正继承祖上的智慧和极富价值的优秀传统,并非易事,甚至代价不菲。但口子人没有放弃,为了品质,不计代价去投入,去坚守。口子窖酿酒采用的“大蒸大回”工艺,源自兴盛于明清时期的酿酒古法,出酒品质极佳,但因成本高昂,产量低,投入高,工艺繁复,时至今日,已被大多数酒厂放弃,几近失传。而口子窖却耗巨资将其与现代生物科技结合,发扬光大:采用纯粮固态发酵技艺,酿造时将红粱(高粱)破碎,堆积成梯形,浇灌80℃的热水,高温堆积润料18个小时,与窖池内发酵60天的糟醅均匀掺拌,分五次入甑蒸酒。出甑后,糟醅并不完全丢弃,加入菊花心曲和超高温曲再次入窖,续渣混蒸,循环往复,形成万年糟。坚守中国优秀的传统酿酒技艺,已然成为口子窖酒背后的一种精神和文化,原则和态度,注入每一滴口子窖酒的魂魄之中。以好酒所必需的藏储时间为例,口子窖酒独有的“三步循环储酒工艺”,充分展示了口子人对时间的坚守:口子窖酒采取分渣取酒、按质贮存的“三步循环贮存法”:第一步,新出的酒,首先必须储藏于室外酒罐,自然老熟一年;第二步,等到第二年,再转入地下酒库,排杂增香,于陶罐或室内酒罐长期窖藏,促进老熟;最后是第三步,将窖藏到期的酒严格品评筛选后,于地上酒罐再储藏3-6个月,让酒中各种微量成分相互平衡,达到最佳状态,各种香韵均衡、协调,保证好酒品质足够稳定。然而,对一个立志跨越时光坚守品质的酿酒企业而言,除了对传统的坚守,继往还需开来,推陈出新,有所创造地将传统发扬光大,才能成就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