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雷士照明(中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吴长江被判有期徒刑14年。至
此,轰动一时的雷士照明案,以令人扼腕的结局宣布告一段落
谁能想到,昔日中国照明界的大佬,最后竟落得如此结局。前半生风光,后半生只能在监狱里消弭。
诚然,雷士照明的灯光能射向未来,却无法照清吴长江脚下的路。
企业家遭遇逼宫并不新鲜,特别是近十年随着投资人力量崛起,创始人与资本的博弈常有发生,但吴长江的劫数仍是典型样本:联合创始人与他割袍断义,投资者与他反目成仇,曾经一拍即合的兄弟与他对簿公堂,一直力挺他的经销商也在利益抉择中摇摆。
吴长江的每次发狠都意在扼住雷士,可雷士却仍如流沙逝于掌心,最终都化作虚无。
首次分歧 利润分配问题凸显,全员“逼宫”要求回归
2005年吴长江的第一次“下课”,其实早在2002年就初见端倪,关于吴长江喜欢赌博的传闻,也是在这个时候就有了痕迹,雷士创始人因此决定稀释其股权。
雷士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股权调整,吴长江与另两位创始人胡永宏、杜刚三人均分股权。之后,吴长江自己成立了工厂,使用雷士的品牌和渠道,生产其他类别的灯具,雷士的部分员工也转投到吴长江的公司。
三人对于雷士是否发展过快产生严重分歧,且矛盾已然公开化。胡永宏和杜刚在雷士经销商前,以公司章程为由要求吴退出。吴长江当场表现冷静,还建议胡、杜二人在他走后应召开“维稳”大会以稳定军心。
结果就在慰问大会在成都召开的当天晚上,吴长江在惠州举行经销商大会,现场封官许愿拉拢人心。最终,胡、杜二人签字同意,每人领走8000万离开。至此,吴长江对雷士100%控股,之前因与胡、杜产生分歧而出走的吴长勇也回归雷士担任副总裁。雷士从此姓吴。
四处寻钱 赛富基金、高盛、施耐德陆续入股雷士
每次被问起最艰难的时光,吴长江都会提到2005年的那次股东内讧。因为要支付胡、杜两位股东共1.6亿元现金,吴长江四处找钱。
据吴长江回忆,“直到有一天,一位素昧平生的美籍华人第一次见面就借我2000万,甚至没有抵押。靠天时地利人和,我最终捱了过去。”
在吴长江第二次“下课”后顶替其董事长职务的阎焱是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他帮助吴长江解决了燃眉之急,两人从此成为商业伙伴。
软银赛富以2200万美元收购了雷士35.71%的股权,在董事会拥有三个席位,超过吴长江所占的两个席位。2008年,吴长江有意制衡软银赛富,引入高盛。高盛以3655万美元购入雷士9.39%的股份。但吴长江的意图并未实现,软银赛富立刻增资1000万美元,成为雷士第一大股东。
2010年5月雷士照明在香港上市后,虽然赛富和高盛的所持股份均被摊薄,但是赛富“雷士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并没有改变。
半年禁售期过后,雷士照明股价上涨近一倍,而赛富却并没有选择出售雷士股票并退出,而是在2011年7月引入施耐德电气。有传言,吴长江2012年的“二次下课”就是由赛富和施耐德联手策划的“逼宫大戏”。
二次下课再次“逼宫” 经销商施压阎焱与施耐德
2012年5月25日,吴长江被毫无征兆地“因个人原因”辞去了雷士照明一切职务,而接替他出任董事长的则是软银赛富的阎焱,接替他出任CEO的则是来自于施耐德的张开鹏。
直到在6月19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中,吴长江提议其弟吴长勇担任雷士董事这一议题被彻底忽略。吴长江对媒体表示自己“不想下船,但被逼下船”。
7月12日,阎焱及其他雷士董事会成员面见雷士的管理层、经销商、供应商代表。在会议现场,员工代表和经销商提出的相同要求包括:第一,要改组董事会,不能让外行领导内行;第二,要让吴长江尽快回到雷士照明工作;第三,让施耐德退出雷士照明。
此外,员工代表要求获得更多员工期权; 经销商代表则要求进董事会,要两个董事席位。如果不答应,则将罢工和停止拿货下订单。
2012年7月13日,罢工正式开始。此次罢工愈演愈烈,直至8月10日,雷士核心供应商停止向雷士供货。
雷士“断货”后,雷士内部多名高管离职,董事会依旧不同意吴长江回归,但是“施耐德系”两名高管已经辞职,算是对经销商的妥协。8月20日,吴长江现身重庆动员供应商恢复供货,部分供应商表示会响应吴长江的提议。
这次地震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雷士照明2013年6月23日晚公告,该公司创始人、现任CEO吴长江已于6月21日的股东大会上当选执行董事。这意味着,历经一年,吴长江正式重返雷士董事会。
三出雷士“内斗”过后 雷士是否还能姓“吴”
2014年8月8日,雷士照明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决议罢免吴长江的首席执行官(CEO)职务,由董事长王冬雷接替。
对于吴长江此次被罢免的原因,也有很多说法。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吴长江绕过董事会,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的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了另外三家企业:山东雷士照明发展有限公司、重庆恩维西实业有限公司和中山圣地爱司照明有限责任公司。吴长江与上述三家公司各签署一份为期20年的雷士商标授权协议;
二是吴长江有意绕开财务总监,涉嫌为其弟吴长勇侵占、挪用或诈骗公司资金提供便利,谋取私利;
三是吴长江身背数亿元赌债,涉嫌在损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为自己偿还赌债;
四是暴力阻挠万州工厂开工。
8月11日下午3点,由吴长江主导的雷士照明媒体见面会(重庆)在重庆雷士光电体验馆召开媒体见面会,吴长江、王明华、穆宇、赵一方等高管亲自出席。
也许是从前两次“下课”中吸取了充分的教训,吴长江在发布会时对《南方都市报》记者承认,在换股之前双方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秘密协议,主要包括由吴长江来担任雷士照明的董事长、掌控包括总裁在内的人事任免权、在雷士照明的董事会获得的席位的数量等。
观察 中国的吴长江们该何去何从?
吴长江最后还是栽在了一手创立的基业上,“这是命。”吴长江评价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有性格缺陷,因为名利和冥冥之中的宿命,一次又一次成为被驱逐的人。
吴长江的遭遇背后是一个非常中国式的问题,似乎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要么会碰到天花板,要么会遭遇外资狙击,甚至还有因政策陡变,第二代不愿接手,半道而终的结局。
据调查,中国民营企业经营10年以上的企业仅有10%,每年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在15万家左右,同时有10万多家企业关门。但在中国经济保持多年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民营企业机遇不可谓不多,市场不可谓不大,那么民企究竟是不能做大,还是不敢做大?
经济学家郎咸平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就等于走向绝望。这句话虽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细细揣摩,不无道理。 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