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材网讯:12月2日上午,“中德绿色建筑与低碳园区高端论坛暨第一期德国DGNB(园区)体系解析与应用培训”在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绿色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为学术指导单位,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 DGNB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兼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庄惟敏院长、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袁昕院长、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 DGNB )CEO 约翰内斯.克莱西( Johannes Kreissig )先生等领导嘉宾以及国内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咨询机构及社会各界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咨询的专业人士,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八位专家分别从中德两国的绿色建筑
实践状况和经验进行交流和沟通
主题一: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展望
演讲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袁镔
发展:在对中国1300多个绿色建筑项目进行评估后,根据实际调查研究,发现绿色办公建筑的整个节能效果还是相当好的,而且从成本和当时调研来看,这几年随着我们国家建筑标准的提高,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也逐步在降低。
展望:建设部要制定绿色城区的评价标准,同时制定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区技术导则;而且要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发展被动式低能耗绿色建筑。相信绿色建材充分发展以后,中国绿色建筑的水平和质量会有更大的提高。
主题二:中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发展及标识认证情况
演讲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 郭振伟
2006版标准实施使用的阶段中,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定性的条文,从内容上来讲,定型的条文比较多,定量比较少;第二个就是在使用这个标准的时候,各种细分的需求不断出现。
创新在升级、产业在升级、深度在升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在升级、绿色建筑的效率在升级。中国绿色建筑在这六个方向的发展和态势是比较好的,现在绿色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必须要丰富和发展它的内涵,进行质量上的提升。
主题三:DGNB介绍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演讲人: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CEO 约翰内斯·克莱西
DGNB是一个多元化的机构,通过多元的视角来制定方案。我们将自己定位成平台,把人们汇聚在一起,把经验汇聚在一起。DGNB也支持各大学把可持续的建筑纳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同时提供培训,我们的愿景是设计和建造的建筑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让未来的子孙后代也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们运用一种可持续性的机制来设计DGNB系统,在定义这些指标的时候,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指标、考虑利益攸关方的各个角度、并且要有全球的思考,然后把最重要的事情作为重点。
绿色建筑的评价,并非以人为本,也并非以环境为本,而是要将人与环境结合起来,共同考虑。这对于可持续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一个核心的系统,这里有最重要的原则,可以把这些核心的体系用于不同的地方,然后针对于不同的气候进行一些标准的调整。
主题四: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演讲人:五合国际集团董事副总经理 卢求
德国的建筑能耗体系的三个节能水平:低能耗建筑、三升油系统、超低能耗,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可再生能源系统可以达到所需要的能源完全用可再生能源覆盖,简称零能耗,由此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能够超出自身需求就变成产能的建筑。
被动房的起源的概念是最初很简单的想法,就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不需要
设备能够过冬。这是一种很朴素的思想,国外有很多的科研机构延续这样的理念,试图建造这样的房子。如今,经过大量的现代化的科研实践、技术组合形成了今天的被动房的体系。
中国目前采用的是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按照五个不同的气候带对应不同的能耗指标。按照被动房的体系建设能够保证建筑获得一个更高的舒适度,并延续中国的传统节约美德,从而获得更加舒适,同时更加低能耗的建筑。
主题五:结合DGNB系统在可持续城市方面的案例与经验
演讲人:德索美公司高级经理 阿丽莎·魏斯坎
GNB的城区系统可以帮助客户设计他们的项目,我们可以帮助客户去把自己的优势建立起来,弥补自己的劣势,平衡各个方面的质量,平衡整个项目。这对我们来讲就是一个生命的质量,对客户来说,是生活的质量也包括未来的质量。
DGNB我们有很当不同的城区的构想和理念,我们可以发现可持续性建筑的质量,这个质量不仅仅是针对建筑本身,而是建筑的内容。
主题六:互联网+绿色建筑设计
演讲人:北京清动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潇儒
我们的软件叫绿星宝,定位是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一站式的策划与项目管理系统。在线系统有六大功能,第一就是方案策划,第二就是工作流管理,第三文档管理,第四是通讯,第五是资料和产品库的查询。第六是在线的申报服务。
绿星宝主要面向一些咨询公司、设计院。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从而降低咨询服务的价格。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将黑箱打破,让甲方跟设计师沟通,设计师承担绿色建筑的工作,让原来不懂绿色建筑或者不想参与绿色建筑的人主动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
主题七:回归健康的天然光设计与研究
演讲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张昕
现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我认为是LED时代。从天然光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1900年之前,为经验性时代,而如今则是实证性时代。经验性的时代有两条线索,一个是关于宗教建筑的探索,另一个就是乡土建筑的探索。这个时代可以得到尽可能多的天然光。
采光系数很多人都熟悉,每点采光不是用一个数,而是用一个数组,就是天空半球每一个随便对于室内的贡献,包括太阳位置的贡献,合二为一得到一个数组。采光系数出现以后,才打通了光和热之间的桥梁。
健康设计的回归,就是你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是基于你看见了,而是进入眼睛有多少光,而那是由非视觉效应决定的。
主题八:绿色建筑可持续设计的思考
演讲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宋晔皓
谈到绿色或者我更倾向于可持续的方向。任何一个框图都会有它的局限性,但是为了做研究和实践,做框图的分析的方法也还是最基本的方法,框图非常粗略,但是大体是表达了我们在做一些设计思考的时候它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北京动物园的水禽馆,和旭辉的实验平台,这两个实验案例,虽然规模很小,但是其所承载的使命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在结合当今的中国现状,对技术集成的设计表现进行适当的探索。
主题:“绿色后评估”
主持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林波荣
中国建设标协绿色生态委员会叶凌博士、约翰内斯·克莱西先生、袁镔教授、宋晔皓教授、卢求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发展的共识和时代潮流,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特别是在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领域,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方面看,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
在这个过程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德国是全球绿色建筑实践的重要分支,特别是作为第二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代表的DGNB评价系统,它具有强调经济的可持续性、从园区层面、建筑全寿命期着眼、灵活的模块化结构设计等特点,对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具有独特的借鉴意义。
本次论坛和培训将是DGNB与清华大学开展园区层面绿色设计与评价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始,双方要保持接触,寻找恰当的机会,为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条件。
本次活动以绿色建筑发展为主,可持续发展已成国际发展的趋势潮流,此次我国与德国的绿色设计交流活动的举办有利于未来家装行业的绿色发展,为我国以及国际绿色家装发展指出了一条明朗的发展之路。
(原文标题:从中德两国的绿色建筑发展 看家装行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