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曾翻过杜泽中学围墙的你 还记得墙里的红房子吗

曾翻过杜泽中学围墙的你 还记得墙里的红房子吗

红房子 

许多年过去,很少人会记得自己的青春序曲是怎样奏响的。

但中学的那一段青春永难忘怀。从踏入杜泽中学校门的一刻开始,许许多多的青春如宿命注定般开始交汇、碰撞、闪耀……

就像那透过丛生枝叶斜射下来的阳光一样,总把某些人,某些事,某些说不出的秘密变成了影像,时不时地在脑中回放。

整整六十年了,杜泽中学的树下该留了多少故事?它们没有因你的离开而沉睡,而是跟着树在一起生长……

人们都习惯叫它们红房子。

那是两座凹字形的一层平房,简朴的苏式风格。一座叫思源楼,被用做行政办公室;一座叫听雨楼,正在装修做校史陈列室。

那高耸的梧桐、参天香樟将她掩映地格外娇小。黑黝黝的屋瓦上满是秋风吹来的黄叶,阳光一照,金灿灿的。也许,那正是从时光的缝隙里掸落的金屑……

红房子是杜泽中学最早的建筑,这六十年里,她听过每一个孩子的欢笑声。

1956年秋季,杜泽中学的前身——衢县第一初级初中正式成立了。

4个年轻的老师,110个大山里的学生,一边在猪圈边上的临时教室里埋头上课,一边拿着劳动工具改造一片名为西落埂的荒地。

西落埂,当地农民又叫它“失落埂”。大概就是一块公葬地,旧时要是有无依无靠的人过世了,便被草草葬于此地。时间一久,这里便布满了坟头。它也因此有了个更恐怖的名字——“死人埂”。

一筐接一筐的土,一捧又一捧砖……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孩子们将建设家国的信念、求知成才的渴望以及青春独有的激情混成了强大的动力——西落埂顿时成了“希望埂”。

还没锄头高的男孩一天从铜山源溪边挑了2000斤石块,穿着碎花衫的小妹扛起木料从双桥乡走了25里山路回来……换做今天的孩子看来,这简直是“打鸡血”“开挂”一般的存在。可质朴的他们却说:“连‘鬼’都不怕,还怕什么苦,怕什么累?”

只过了半年,一座拥有六间教室的平房便和宿舍、厨房等配套设施一同屹立在了这片荒野中,她就是第一幢红房子——思源楼。

不久后,第二座红房子——听雨楼也盖起来了。实验室、田径场、篮球场也出现了。孩子们又跟着老师在校园里种起了树。

于是,就有了梧桐、香樟。

然后呢,孩子们一波波地走,一波波地来;小树听着他们念书声、玩乐声、告别声,一年年地变大,一年年地长高。

最终这些树还是要长大的,而今,它们的怀抱也足够宽厚了,便紧紧地拥住了朝夕相处的红房子。

大抵是这春风化雨的校园环境吧,树也学会了报恩……

对望着的宁静楼与致远楼里,灯在一格格地暗去;而校园北边的三幢楼里,灯却一格格地亮起。

最北的黄色三层小楼是年代最久的布泽楼,南侧是贴着瓷砖的春晖楼,东边是最高的向阳楼。它们都是教师的宿舍。

从教学区通往这三幢楼要经过一条小路。路的两侧是笔直的水杉,比四层高的求真楼都高出了一大截。它们就像整齐的卫兵,守护着每一位晚归的人。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建校初期不少教师带着满腔热血从五湖四海赶来,有北京的,南京的,山东的,福建的,还有省内各地的。他们与本地的优秀教师共同组成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在三尺讲台之上为衢北农村的孩子带来了真知,带来了梦想。

还记得那位操着浓浓浙东腔的语文老师戚平岖?他能从《古文观止》中的任何一段或一句背下去,毫无停滞。

还记得那位被孩子称为“龙龙”的地理老师郑书龙?他有着一张说书先生的嘴,爱拿自己的身体演示行星运动,课堂里总是充满欢笑。

还记得那位被尊称为“680”的政治老师裴雪祥吗?“手拿上来,笔拿起来,重要的地方画起来”这样的裴氏名言你记住了多少?

还记得那个会帮同学下雨天收衣服的“暖师”黄钦荣吗?还记得那个为皮大王操碎了心的“严师”樊利明吗?

是啊,他们都曾在这些水杉下走过。只不过有的退休了,有的调走了,有的继续坚守于此。

水杉树下,厚厚一层锈红色的落叶,早已数不清累积了多久。这些羽毛般的叶子带来过新鲜的空气,带来过阴凉的遮蔽,带来过绿色的惬意,而到生命的最后也不忘化作春泥滋养大地。

而这样的奉献,也在那三幢宿舍楼的每一格窗户里演绎着……

要是问杜泽中学毕业的孩子,想必大多能给你讲出一串刺激又搞笑的经历。翻墙似乎是这里孩子的青春“必修课”。

这里的围墙其实很好翻,操场南段水杉下的那一段高度只有两米左右。墙上没有碎玻璃,没有铁丝网,一脚踏上水杉树干上,另一只脚跨过去,转身一跳就到了外面。

其实杜泽中学最早的时候是没有围墙的,因后来附近居住的农民渐渐多了,与学校的界限划分也越来越难了。为了保护人身财产的安全,也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从1972年下半年开始,学校发动全校师生修筑围墙。当时的围墙不全是砖砌的,大多用的是鹅卵石和不规则的碎石,再用黄泥、石灰等黏合。学生们用了三个学期,在学校四周修成了一千米长的围墙。

与其说围墙倒更像是土坎,那时的孩子们最爱到围墙上面奔跑戏耍,捉捉小虫,看看小人书,坐等太阳落山。

这样的“土围墙”现在在学校南北还存在着两段,墙里面还有不少植物扎了根,倔性地生长着。

或许是“三点一线”的中学生活太过沉闷了,墙外象征着自由、渴望。而一圈矮矮的围墙又怎能围住一颗青春躁动的心呢?

于是一批批的孩子就这样“组团”翻了出去。拟定“逃亡计划 ”后,先等寝室熄灯,接着从宿舍窗户里悄悄爬出来,躲过门岗值班的保安,躲过巡逻的值周老师,趁着夜黑风高向墙边的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去,顺利翻过围墙你就自由了。

去墙外干什么呢?有的去田里摘橘子,摘枇杷;有的去镇上打游戏,上网吧。听说值周老师只要在镇上的春波网吧里一转,总能逮到几个翻墙出来的。

于是第二天出操就听见了广播:“经学校政教处决定,高XX班XXX同学于昨晚翻墙外出上网,严重违反校规校记,经学校研究决定,给予记过处分!”

为何不加高围墙防止学生翻?学校的管理者就对学生说:“围墙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这也成了许多孩子的座右铭。

三年很快就过了,熬到毕业那天,不用翻墙就能出去了。

可人总是那样矛盾,身在墙外,又开始挂记墙内的好了。尤其到了异乡求学、工作,总会在夜里梦见墙里的某些人,某些事,某些说不出的秘密……

11月18日,杜泽中学就要迎来六十周年校庆了,你还不回来吗?快来找那些留在大树下的故事吧,看看红房子、水杉、老香樟都成了什么样。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