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纪雯琪通讯员黄燕
每天早晨,厦港街道民族路53号附近便会飘出一阵阵香味,那是“正宗时和利姜母鸭”的老板肖燕才正忙着焖姜母鸭。
从小学毕业刚出社会的一穷二白,到如今在老家盖起了一栋三层楼的小民房,肖燕才用他的勤奋和努力,让一家人过着幸福和简单的日子。他用最原始的祖传做法制作每一只姜母鸭,20年来,味道从未改变。
一个鸭腿搞定准丈母娘
今年33岁的肖燕才是龙海人,小时候家境不好,一家四口人挤在一间3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里才能吃上一回姜母鸭。“那时候,鸭腿要分成四份,一人一块,可父母舍不得吃,都留给了我们兄弟俩。”肖燕才回忆,那时候奶奶制作的姜母鸭非常美味,吃完之后他总会想念一整年。
小学毕业后,肖燕才家里无法继续供他上学,他便只身一人来厦门打工。1996年,肖燕才将打工攒下来的4000多元钱开了家姜母鸭小店,从此一做便是20年。“当初把店面选在民族路,是看中了厦港人民的和善,因为他们很有亲切感。”肖燕才笑着说。
2006年,肖燕才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可那时家里穷,并没人愿意嫁给他。在一次相亲中,肖燕才带去了自己做的姜母鸭,还给准丈母娘夹了一个鸭腿,吃完她就笑着说:“明天来提亲。”
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肖燕才说,这么多年来,他和妻子每天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处理当天从龙海运过来的鸭子。7点多他便站在灶台前看锅,直到晚上10点多才能休息,妻子则在厨房处理鸭毛,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如此。
“做姜母鸭香不香,食材是关键,鸭子一定要选正番鸭。”肖燕才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他都选用老家的鸭子,每天凌晨让人从老家送过来,保证足够新鲜。
焖姜母鸭是需要耐心的,一锅就得焖上1小时。十几个锅,一一掀开,将鸭子翻个面,再一一盖上,这样的动作要不停地重复。“夏季一天要做六七十只,冬季则要八九十只。”肖燕才说,他几乎没有坐下来休息的时间。
现在很多商家制作姜母鸭时会加入各种调料,但肖燕才坚持最传统的做法,只能用盐、姜和油。“鸭子中含有30%的水分,将水分焖出来,再焖干,这个方法是奶奶祖传下来的,只有这样做鸭子才会香。”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