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在火锅行业深耕细作的内蒙古小尾羊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尾羊”)凭借着全产业链模式从“牧场”到”餐桌“的模式,似乎给食品安全找到了一席稳妥之地。但就在近期,小尾羊旗下小尾羊欢乐牧场自助餐厅被媒体爆出“部分菜品处理不干净,肉品不新鲜”,这让小尾羊的全产业链模式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全产业链模式是餐饮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但走全产业链道路的小尾羊并没有强化餐饮主业,反而是把畜牧养殖业作为未来发展重点。对此,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严明航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小尾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主业被弱化,其他业务无法做到领先发展的困境。尽管小尾羊在谋求转型,但餐饮业被弱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已经反映了小尾羊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失败,传统优势渐渐丧失,企业往后的路将更加艰难。
在国内餐饮行业,似乎人们对小肥羊更为熟悉。实际上,同出自内蒙古的小肥羊和小尾羊在火锅市场号称“内蒙餐饮双雄”,两家公司每年的营业额在全国餐饮业一直排在前两三位。
小肥羊从2006年6月引入外资风投迅速扩张,到2008年6月12日登陆港交所主板上市筹资近4.6亿港元,再到2011年5月,百胜集团斥资46亿港元对其完成私有化,小肥羊结束资本市场之旅。
小肥羊在上市路上的大起大落也让小尾羊感同身受,小尾羊对于上市的想法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记者了解到,小尾羊的上市风声始于2005年,彼时有消息称,小尾羊酝酿在新加坡上市,但最终却不了了之。2008年,小尾羊餐饮连锁公司改制为内蒙古小尾羊餐饮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但上市的诺言一直未能兑现。
严明航分析认为,小尾羊多年前上市失败主要由于国内对餐饮企业上市要求较为严格,但餐饮行业在发票、用人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此外,市场上有众多的公司等待上市中小企业板的现状,也对小尾羊上市产生一定影响。
“要上市,小尾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财务不透明、企业盈利能力难以估量的行业难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没法讲一个好听又可信的资本故事。”中烹协企业家委员会执行主席吴坚对记者说。
实际上,国内很多餐饮企业都是粗放型经营,盈利能力以及后续扩张能力不能保证。2009年小尾羊上市计划折戟之后,小尾羊从以餐饮业务为主到畜牧养殖、食品加工、连锁餐饮三大业务板块同时进行的战略转型实行全产业链经营。
2012年,小尾羊牧业公司相关人士对外透露,公司将于2014年左右上市。然而,当时提出要上市的业务并非连锁餐饮业务,而是其牧场养殖业务,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对此,严明航表示,小尾羊牧场养殖业上市延期,主要是因为畜牧养殖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盈利空间有限。
对于上述问题,内蒙古小尾羊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贾丁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畜牧养殖板块上市的问题是董事会高层的决策,暂时不清楚。
小肥羊在上市后,海外发展遇到挑战,恰好碰到百胜集团在扩充国内餐饮的板块,而收购小肥羊后因为过度要求标准化,对产品进行调整,使得小肥羊的顾客群定位不准确,如今小肥羊已经成为百胜的大包袱。
“小肥羊的滑落也给资本市场对火锅这个餐饮品类带来了不良影响,资本市场也对火锅上市持谨慎态度。”吴坚分析认为。
在严明航看来,与小肥羊相比,小尾羊在产品价格、质量及品种丰富程度上都不具备明显优势,并且随着小尾羊工作重点的转移,对餐饮业的管理放松,其在餐饮业的问题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