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9月26日电 前段时间的“冰桶挑战”让很多人了解了“渐冻人”,而近日一茶一坐举办的慈善日活动则让更多人走近脑瘫儿。
9月的一个中午,一茶一坐热闹的店堂里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学习更多,他们希望能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但身体的缺陷让他们的大脑没有办法自如地支配身体的肌肉,连微笑都要十分努力才能做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脑瘫儿。
一茶一坐有一位老朋友,是台湾康和证券的董事长郑世华老先生,曾经在企业迅速成长的时候给予过帮助,而索取他的回报则是一茶一坐为他在客人中挑选15000人,送给他们由他倾尽一生的心血写成的励志书《逆转命运的三堂课》。
已过古稀的郑老先生一生从事过18种职业,人生无数次逆转,但对他来说真正大彻大悟还是在罹患肝癌之后,两次换肝,大小19次手术,让他活了下来,也让他体悟到人生最重要的意义,所以他著书立说,只是希望把自己一生的经验悉数传授给有缘人,这是一件充满正能量的事情,也和一茶一坐多年来文化营销的特色十分契合,可当一茶一坐将书的税双手奉上时,郑老先生却表示,他不需要钱,他希望把这笔版税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就这样,徐汇区台办将志康园脑瘫儿康复机构推荐给郑老,郑老一次性捐出了版税45000元。
事后,郑老还牵记着这些孩子,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茶一坐的陈定宗总裁商量,想再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经过和老师们的交谈,发现孩子们对于参与社交活动的康复内容最感兴趣,所以决定在一茶一坐请孩子们吃饭。
孩子们的微笑格外真诚美丽
10点多钟,孩子们在老师们的陪伴下走进了一茶一坐,店里早就为孩子们制作了专用的菜单,打开了是图文并茂的儿童套餐,四选一,让孩子们自己选择,点餐,对于这些康复中的脑瘫儿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他们认真地阅读菜单,然后进行选择,这个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在这些孩子们来讲,却是十分有趣的,然后他们也送上了自己的礼物,是孩子们精心画的“就餐提示”。
脑瘫儿的智商是正常的,甚至会在一些区域有异于常人之处,看他们画的画,你会感觉的他们蓬勃的内心世界。这些孩子,在复建以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在复建之后,他们学习自己走路爬楼梯,认字学画画,有些在复建之后可以独立生活,看着孩子们画的画,你会看到希望、热情和努力,而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和机会。
大量的脑瘫儿被家人遗弃,还有一些虽然在家人身边生活,却得不到成体系的复建学习,错过了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来一茶一坐就餐的这些孩子大多数已经经过了一年以上的复建,他们有的可以自己吃饭,有的可以拉着栏杆上下楼梯了,他们每一个都很努力,让在场的服务人员收到了心灵的震撼。
一茶一坐的陈定宗总裁亲自为孩子们服务,不停地和孩子们交流,还为他们添加水果和甜点,他颇有感触:“看着这些孩子,会觉得自己真的是很幸福,我们已经拥有很多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一些年轻的员工也发出了:“感恩,惜福”的感叹,并纷纷要求以后去志康园做志愿者。
前段时间的“冰桶挑战”让很多人了解了“渐冻人”,而一茶一坐的慈善日活动则让更多人走近脑瘫儿。脑瘫这种缺陷在产前筛查中是查不出来的,它的形成原因至今也没有什么权威的判断,也就无法预防。简单描述脑瘫的人,他们有着健全的思维,但大脑和身体的连接瘫痪了,经过复建之后,有些连接会有重生的可能,但如果不做复建,就丧失了希望。
徐汇区志康园是由脑瘫患者自己出资建立的公益机构,现在里面收治的大部分是弃儿,只有五名室友家人自行出资送来的,资金和场地的匮乏让他们只能无奈地将更多的脑瘫孩子拒之门外。很多人提出愿意去做志愿者,但就笔者观察,每一个脑瘫的孩子都配备了专门的老师,这些老师都是受过专门的护理培训的,不仅需要耐心,不怕脏不怕烦,还需要专业知识,而他们所负责的孩子跟他们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情感维系。在就餐过程中,老师们真的是像妈妈一样地照顾着孩子,脑瘫的孩子特别容易流口水,他们的老师在没有纸巾的情况下,会直接用手去帮他们擦掉,这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做到的。大部分的脑瘫儿缺失行为能力,上下楼梯都靠抱,有些十几岁的孩子,一个老师根本抱不动,要两个人把他们抬下去才行。当记者提议拍张合影的时候,但要把10几个孩子安排坐下一起,真的是个大工程。
所有这些在记者看来不可思议的繁重劳动,却是这些老师们的日常工作,他们轻松地谈笑着,不是还会快乐地大笑起来,这份月薪不过2500元的辛苦工作,他们却甘之如饴,如果不是心怀慈悲和希望,恐怕无人能够胜任。(轩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