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小平头高哥,酷酷的爱骑行志愿者

小平头高哥,酷酷的爱骑行志愿者

高哥 

他,瘦高个儿,淳朴少言,才思敏捷,言行举止流露着皖西北人的特性;

他,放下稳定工作,正直青年孤身来惠,从打工仔做到副总经理,是外来工的逆袭“榜样”;

他,皮肤黝黑,永远平头,上唇浓密的一字胡成为标志,玩户外超过10年,是惠州资深驴友;

他,热爱公益,参与组建了仲恺多支公益组织与义工队伍:外来工志愿服务队、自行车运动协会公益服务队、仲恺义务巡防队;

他,大名高四宇,惠州市台安灯饰制造公司副总经理、广东省五星级志愿者、仲恺高新区自协公益服务队队长。

在仲恺企业界里,“高经理”也许并不出名;但在惠州公益圈子中,“高哥”可是如雷贯耳。这一切,缘于“高哥”扎根仲恺19年来,经历的3次身份转变。

职业身份:惠州市台安灯饰制造公司副总经理

志愿者身份:仲恺高新区自行车运动协会常务副会长、仲恺高新区自协公益服务队队长、广东省五星级志愿者

从打工仔到公司经理“打拼肯定要的,都是一步步走过来”

8月3日,坐在惠州市台安灯饰制造公司简单的会议室里,高四宇没有穿白衬衫和黑西裤,而是一身浅色户外装,衬得皮肤更黑牙齿更白。看得出来,他喜欢这样的穿着。

几声招呼,高哥叫得十分顺口了,他那两撇小胡子微微翘起,讲起了他的闯荡故事。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这句话,在20年前激励着许多人到惠州,高四宇也不例外。1996年,28岁的高四宇已成家立业,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安徽一家企业跑业务多年,工作稳定。

“当时,还是想到南方拼一拼,于是就来了。”辞了工作、离开妻儿,他独自来惠州闯荡。落脚的第一站是潼湖华侨农场——— 名字听起来高大上,自己感觉满意,家人也支持放心。“万万没想到,刚到那会儿想进工厂不容易呀。来到潼侨20多天,都找不到工作,钱也花得差不多了。潼侨一家小餐馆的老板是个归侨,人很好心,热心帮我介绍进当时一家陶瓷厂。”至今,高四宇依旧感激这位归侨,“他让我看到了惠州的包容和热情”。

淳朴豪爽、吃苦耐劳,高四宇在工厂做得游刃有余。更加幸运的是,一部小品让进工厂不到5个月的他脱颖而出。“我6月进工厂,10月工厂搞文艺演出,我和同事表演的小品让领导刮目相看,说这小伙灵活可用。后来,我被提拔当了经理助理。”

高四宇在那家工厂一直做到2001年,刚过而立之年后,他和几个朋友在陈江筹建工厂搞灯饰,一路干到现在的职务。“打拼肯定是要的,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如今,高四宇早已经是仲恺人,在陈江买房安家,2003年接了妻儿过来团聚。

从资深驴友到志愿者“收获的不仅是友谊,更多是快乐”

熬过了创业初期的艰辛,公司逐渐走上正轨,高四宇开始有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2000年初,惠州玩户外的人不多,高四宇那时喜欢徒步,只要有时间就参加。慢慢地,经验玩出来了,他成了惠州户外圈“老鸟”,常常在圈子里带队到野外徒步,成为队伍“头驴”。后来,在一次徒步中他摔伤腿,造成膝盖磨损,不得不减少户外活动次数。即便如此,不少大型户外活动主办方还是会想起他,每年一次的磨房户外40~60公里行走,高四宇依旧是带队者之一。

从驴友变志愿者,高四宇笑言“那是一次机缘”。2008年,他有次到惠城逛街看见献血屋,第一次义务献了血,也第一次接触到志愿者,“对他们很有好感”。

后来,高四宇了解到不少仲恺年轻人周末跑到惠城区参加公益活动,他认为与其跑去城区参加公益活动,不如仲恺也组织一个公益组织。说干就干,高四宇和外户外的朋友“密谋”成立仲恺户外公益,次年便开始在仲恺组织公益活动,常常组队探访敬老院。

2012年,高四宇加入仲恺高新区自行车运动协会,找到了另一个爱好。在协会里,他结识了不少年轻人,萌发了“骑行做公益”的想法。第二年,自行车协会成立了公益服务队,将公益与骑行相结合,不仅自己运动了,还能帮助他人。他们的公益活动越来越广,帮扶对象也越来越细,从仲恺敬老院老人细化到定点贫困村孤寡老人。

“做公益比玩户外更开心,收获的不仅是友谊,更多是快乐。”高四宇说。

从仲恺居民到义务巡防员“组织夜走成了巡防员,想不到”

老吴来自潮汕,爱开玩笑爱抽烟,不仅是高四宇朋友,更是他队友——— 自协队友、巡防队队友、宣传队友。

今年,高四宇多了一个身份——— 仲恺义务巡防队队员。这个身份,缘于无心插柳。从去年年底,高四宇、老吴这些爱玩的人,夜里闲着没事,寻思着结伴组织一场陈江村道夜行。于是,几个人开始凑队,凭着之前户外探访经验,将陈江村道走了个遍,制订出适合“夜徒”的线路,开发出一种新徒步方式。

“没想到,这个队伍越来越大,到今年已经有上百人参加,男女老少都有。”于是,高四宇和老吴将队伍分成两组。“乡道对我们骑行爱好者来说比较熟悉,我们带着他们走,大家都觉得放心。”

令两人更没想到的是,“夜徒”引起仲恺警方的重视,警方负责人找上他们,认为他们这个举动对治安大联防很有帮助。今年6月,他们被邀请担任治安义务巡防员,而“夜徒”队伍也分成3个小队,从周一到周五,“夜徒”成了“夜巡”。“这样也挺好,反正都是徒步乡村道,顺便巡逻,一举两得。”

今年暑假,高四宇和老吴任务又多了一项,他们将公益视角放在了户外安全培训上。8月2日,惠州防溺水安全知识公益演讲活动第三站在黄沙水库举行,仲恺高新区自协公益服务队是活动的主办方。

记者:还记得自己组织或参与过多少次公益活动吗,印象比较深的是哪一次?

高四宇:参加的太多了,数不过来,沥林鹅文化节暨自行车比赛、高榜山环保健康行、2010年省运会志愿服务、传统节假日进校园这些大型活动,我们都组队参加。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省运会志愿服务,当时白天要参加志愿服务、协调志愿者,晚上还要回来处理公司事务,每天睡不到4个小时,一下子瘦了5斤。

记者:曾为公益资金苦恼过吗?

高四宇:说没有是虚伪的。最初,我们做公益的时候都是自己出钱,每次都要出几百块钱。一个月几次下来,如果帮扶对象多,就觉得捉襟见肘。后来,不少老板对我说:“老高,我没时间去但我可以出钱,你愿意么?”我一想,这也很好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于是,我们专门建了一个公益基金账户,钱存到里面。现在,公益资金不用再担心了。

记者:在您眼中“公益”两字如何理解?

高四宇:公益是一种理念,我们要量力而为。顺手捡一下垃圾,扶老人过马路,和老人一起聊聊天,在公交车上给需要的人让个座、顺手帮乘客提行李上下车等,这些都是公益行为。评价你的志愿服务奉献,不是你今天捐出多少钱,而是你今天付出多少真情。积沙成塔就是这个道理,不要只盯着轰轰烈烈的大事。

“既是工作上的好伙伴,又是生活中的好兄弟。”

——— 仲恺高新区自协公益服务队副队长吴清河

吴清河对高四宇有着一种高度的认可,这份认可即来自平时的生活,也来自平时一起做公益活动时的感触。吴清河认识高四宇在2011年前后的一次自行车骑行活动中。两人年岁相近,很快就发展为好朋友。用吴清河的话说,老高在平时的活动中,下到六七岁的小孩,上到五六十的中老年,无一不对其称赞有加。

“别看高哥长得凶,接触他就知道,他很实在。”

——— 仲恺高新区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安志华

黝黑的皮肤、浓密的小胡子,再加上永远不变的小平头,安志华笑称高四宇的外形有点生人勿进。但接触之后,高四宇很快会让人感受到他的实在。

服务队的经费相对有限,志愿者做完志愿服务之后,聚在一起吃饭一般都是AA制,有时候也会有志愿者主动提出请客吃饭。其中经常请客的人,非高四宇莫属。“我们在志愿服务活动结束之后,高哥经常自掏腰包请客吃饭。”安志华说。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王晓男 傅晨雨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