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晚,随着跨年演唱会的开唱,《超级女声》成为当晚全场的惊喜爆点。2005年《超级女声》三甲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阔别十年首次同台,这个超级IP重新回归大众眼前。从2016年1月1日起,节目开启全渠道报名,当报名人数突破10万人,将真正迎来2016超级女声。
为了《超级女声》这个超级IP的回归,湖南广电上下可谓造足了势。无论是高层发声还是全面铺开的宣传攻势,还有在重要活动的关键节点宣布复出等行为,足以见得这一事件对于芒果品牌自身的重要性。将这样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重量级IP,交由芒果TV重制并加入互联网元素,是基于哪方面的考量呢?
“超女模式”的成功与进化
十年前《超级女声》所掀开的“选秀元年”是“全民娱乐”+“客厅经济”的结果,也与当时兴起的移动通信方式密切相关。国内民众首次接触“全民娱乐”和“短信投票”模式,让《超级女声》风靡全国,引领时代。
历经十年发展,全民娱乐的兴奋点被稀释;客厅经济也逐步被定制化内容所取代。另一方面,移动通讯工具中的短信功能逐步被更方便快捷的移动社交工具淘汰。时代的进步也推动着有着深厚基础的《超级女声》做出改变,在互联网时代,《超级女声》应当有完全不同的演绎方式。
“互联网+”赋予超女全新定义
“互联网+”概念的注入完全打破了传统节目的线性播出叙事模式,从制播模式上来看,《2016超级女声》的娱乐维度,已不再限于选手对于自己最终成果的展现,其训练、交流、生活与情绪都能实时的无保留的展现给广大的用户粉丝。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交互模式也让新节目在互动方式上拥有无限可能。
“全互动”模式猜想
《2016超级女声》在互联网平台制作的基础上,开启“全互动”模式。用户基本上可以参与节目直播过程的全部环节。从报名到海选、到层层筛选晋级、到最后的决赛PK,投票和人气成为选手脱颖而出的关键,而技术的迭代甚至使网友和粉丝也可能取代评委的作用,直接实时行使决定权。
多角度“养成游戏”
2015年芒果TV全时全景互动直播真人秀《完美假期》又让我们看到另一种可能。自《超级女声》选手诞生到最后的总决赛问鼎,具备了“长时间”、“多角度”的全景观察模式的全部要素。如果一个网友从海选阶段就开始关注某位选手,陪伴她度过训练、生活、成长、晋级、PK的全过程。这种“养成式”的明星成长体验,或许会是《2016超级女声》最重要的娱乐元素之一。
“分体式”节目播出
电视节目的录播、直播模式,总的来说就是一种“广播模式”。在“客厅经济”瓦解,内容生产趋向于“定制化”的互联网时代,《超级女声》的内容产出必然要更具备针对性。大型歌唱类选秀节目涉及娱乐产业多个环节,也就能产生多维度的娱乐内容供给需求不同的用户。“一云多屏”技术则为节目的全方位展示提供了方便。
可以想见的是,阖家观赏的《超级女声》不再是围坐在电视机前看舞台秀。妈妈在厨房里用手机听单曲;爸爸在卧室里用IPAD看练习室里选手训练;爷爷在客厅看IPTV电视舞台PK直播;而孩子则在书房用PC与选手直播互动……
更多“互联网+”模式的可能
几个大方向上的“互联网+”运作模式自然不是《2016超级女声》节目可以创新的全部。弹幕、众筹、O2O等更多互联网新玩法都可以参与到这个全新重生的节目中来。对于一档还未确定其具体形式的节目来说,《超级女声》这个超级IP有太多可供发散的方向。
新超女奠定芒果TV “网综娱首”地位
作为湖南广电的新媒体平台,让芒果TV挑起《2016超级女声》重启的大梁,也有多个角度上的考虑。
在湖南广电转型构想中,曾有广电高层提出“双平台”构想,同时也谈及了芒果TV“引擎化”战略。《2016超级女声》的融入互联网元素,想必也是有这一层面的考虑。卫视、芒果TV、天娱三方打造的新超女不仅在内容上促进了节目创新,拉动传统电视节目向新形态转型;其产生的内容还有可能对电视平台进行“反哺”,成为跨平台的新形态综艺。
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传统媒体人来说,用一档全国知名的节目作为跳板,介入和学习“互联网+”综艺的制作播出,可以尽快的将节目制作人才从传统模式迁移到互联网模式。一个长时间、多方合力、大品牌的项目(投黑马www.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对于成长中的芒果TV团队打造、人员素质提升和品牌影响力提升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对于芒果TV平台来说,《超级女声》复出将带来一大波付费用户流量。还将产生可供音乐、直播、点播、娱乐播报、明星访谈等大量素材。海量内容资源的注入,为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开拓大开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