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街头的公共电话亭现状究竟如何?昨日记者走访多条街道,试过了30余座电话亭内的公用电话,发现乱象确实不少:因为长期无人使用、没人维护,不少电话亭成了藏污纳垢之地。电话亭何去何从,市民十分关注。(12月16日《海西晨报》)
曾经,街头的旧式“黄帽子”和新型“小屋子”公共电话亭不仅是政府耗巨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也为市民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这也是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QQ社交工具的走红,使得这类传统的插卡式IC公用电话亭退出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习惯,也使其成为街头的摆设,被遗弃在城市的角落里。现在,公共电话亭在城市中有了复杂的多重身份,比如:环卫工人的“储物室”、小广告的“展示栏”、大号“垃圾桶”等等。
这些并不是厦门市独有的现状,而是全国普遍存在的。近几年,公用电话亭的何去何从也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拆,这是最简易的处理办法。也有人认为拆除是对城市文化符号的破坏,但笔者觉得,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便只能使用最简单、原始和粗暴的处理手段,因为不能任其破烂的存在着,甚至存有倒塌的危险,最起码不能让一代人对“这道独特风景”的记忆变质。
但除了拆除,还是有更好的出路的。做为邻国的韩日就赋予了公共电话亭新的时代意义。据媒体报道,韩国首尔将公共电话亭转型为市民“避难所”,也就是说,市民在收到犯罪分子威胁时,便可以躲进“安心公共电话亭”,摁按钮后一步做到锁门、启动警报器和警报灯三步骤;日本岩手县设立“风的电话”,也就是,在日本地震三周年时,将“过时”的公共电话亭改为“没有电话线的电话亭”用心灵哀悼已逝亲人,这成为灾难日的祭奠方式。
若结合中国当下,习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的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中强调“加强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而中国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也就是一种网络覆盖的概念。那么这也应该给公共电话亭提供新出路:研发新型电话亭,使其成为WiFi覆盖器,提供免费WiFi接入点,完善上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查询、缴费,甚至银行取款等功能。同时,新型电话亭外部还能设计成广告显示屏的形式,既为电话亭长久持续存在提供资金保障,也能避免过去小广告的猖狂。
公共电话亭实在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九牛一毛,但公众的热议也并非小题大做,因为公共电话亭被遗弃的现状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重建轻修的缩影,对其的大讨论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不完善的影射,也为“过时”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不被历史遗弃提供新思路。
稿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