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建封的曾孙刘自力发言。李景喜 摄
新华网长春12月22日电(高志敏)12月18至21日,“纪念刘建封诞辰150周年长白山诗会”在长白山一山一蓝生态主题酒店举行。
刘建封于1865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生,1952年农历六月初二卒,他是清末秀才、长白府帮办、安图县第一任知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刘建封受命率队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对长白山的全面科学踏查。在三个多月中,他两下天池,为天池周围十六峰命名,写下《长白山江岗志略》《白山纪咏》等,组织拍摄《长白山灵迹全影》,为长白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辛亥革命暴发后,刘建封将名字改为刘大同,在他任知县的安图县建“大同共和国”,后南下与孙中山共同开展二次革命。

刘建封像

刘建封手迹
“纪念刘建封诞辰150周年长白山诗会”,由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吉林省诗词学会和长白山管委会主办,由长白山管委会文广新局、吉林省政协书画院、长白山工商联合会、长白山历史文化园、一山一蓝生态主题酒店、中华诗词论坛·关东诗阵协办。这也是中华诗词论坛·关东诗阵2015年会。

刘自力一行在安图县瞻仰刘建封塑像。
刘建封的曾孙、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刘自力及夫人李洪梅教授偕子刘东莱应邀赴会。“诗词中国”组委会代表沈昊、吴捷、迟刚和中华诗词论坛张驰站长应邀出席。台湾国父纪念馆刘碧蓉副研究员、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吴秀玲助理教授应邀莅会。吉林省政协书画院院长蒋力华和东北三省诗人及中华诗词论坛部分首席版主共108人出席诗会。
诗会期间,考察了长白山主峰、长白瀑布、绿渊潭等景区,考察了一山一蓝生态产业园、长白山原始萨满部落、长白山历史文化园。

诗词中国代表沈昊向一山一蓝生态主题酒店总经理刘璞授牌。李景喜 摄
长白山管委会副巡视员、党群工作部部长祖德文代表长白山党工委和管委会在致辞中指出,这次诗会是今年长白山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以诗会的形式,在长白山下纪念刘建封踏查长白山的诗歌创作活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白山文化的发展繁荣,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加强长白山文化艺术的研究与发展,汲取历史营养、展现时代精神、光大吉林形象。长白山管委会也在推进“生态立山,文化兴山”目标进程中,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区位资源和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长白山多元厚重的文化内涵,积极促进长白山文化的回归、弘扬、传承和发展,一大批文艺工作者向长白山广泛汇聚,用富有生命力的文艺作品,大力提升了这个吉林省“第一名片”的文化向心力和品牌影响力。
在诗会的学术研讨阶段,刘自力介绍了曾祖刘建封的事迹和与会感受。他说,吉林是刘建封的第二故乡,吉林人民没有忘记刘建封并一直在纪念他,作为刘建封的后代非常感谢。刘建封不仅留下踏查长白山、命名十六峰的重要成果,还在手书中写道:“作农宜富不宜贫,作官宜贫不宜富。作农而贫是无才也,作官而富是无德也……”他深有感触地说:“老爷爷百年前的这些话语,至今读起来,仍有现实意义。”

张福有向刘自力赠送诗作并书法。李景喜 摄
刘碧蓉和吴秀玲介绍了台湾所掌握的与刘建封有关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吉林省教育学院黄春华教授介绍了长白山诗词流派、以诗证史的重要成果。四平教育科研所赵丽萍介绍了纪念刘建封踏查长白山100周年之际张福有率队重走刘建封踏查之路的《百年苦旅》一书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中华诗词论坛站长张驰在致辞中指出,中华诗词论坛发帖突破3000万帖大关,关东诗阵是主力阵容和重要板块。培育长白山诗词流派,力行以诗证史,是关东诗阵的一个重要特点。关东诗阵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关东诗阵现象”和“吉林诗词现象”的标志性成果。

张福有向诗词中国代表沈昊赠书。李景喜 摄
诗会期间,诗词中国组委会代表、中国出版集团中版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助理沈昊向“诗词中国创作基地定点合作单位”一山一蓝生态主题酒店、长白山历史文化园授牌。中华诗词论坛坛主、吉林省诗词学会会长张福有,向诗词中国组委会赠送历年采风诗集等11本。自2007年以来8年间,张福有组织了17次关东诗阵的采风创作,主编并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4本大型主题诗集,共收录近3万首旧体诗词,丰富和发展了长白山诗词流派,为以诗证史留下重要文化财富,做出开拓性贡献,被国内诗词界誉为“诗词铁军”和“骆驼精神”。
这次是第179次登长白山考察的张福有会长在诗会总结时强调,在纪念刘建封诞辰15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刘建封,就要沿着长白山文化和长白山诗词先贤的足迹继续前行,延长先贤的脚步,完成先贤的未竟事业,坚信历史、坚信长白山文化史和长白山诗词史,不会埋没历代诗文,发展壮大长白山诗词流派,在以诗证史中发挥应有作用。这次诗会创作的诗词,将优选1500首作品,结集出版《韵补东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