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月3日下午,一群有些特殊的孩子,鼓足了勇气站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礼堂舞台上,用音乐、舞蹈、戏剧和朗诵等方式,展现他们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当中,有9岁还不会说话的自闭症儿童,有出生就患有先天愚型的“唐宝宝”(唐氏综合征患儿),也有不同程度的脑瘫儿。他们是来自微光中心“微光剧团”的特殊儿童。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中心大门,面向社会公开演出。
■新快报记者 李杨
台前
特殊儿童表演原创音乐剧,曾上央视
这台以“爱的微光”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的表演者,是一群时常会被社会遗忘和歧视的孩子。他们患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唐氏综合征、脑瘫,有一定的心智障碍,行为举止与常人略有异。在父母眼中,他们或许是“愤怒的小鸟”,对很多事敏感、抗拒,无法控制;在普通学校和社会的目光中,他们是令人同情的“异类”,不容易被接纳,帮助无力。但是,他们经过一定的艺术教育,竟有能力在众目睽睽下大方地表演,令人动容。
演出现场,记者看到,整台表演的重头戏——原创音乐剧《魔盒》片段《我要飞翔》和《我是谁》,吸引了最多的目光。孩子们五颜六色的服装、充满创意的动作,以及他们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着的身体,不仅准确诠释了主题,还传达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美感。
据记者了解,《魔盒》是一部未完成的原创音乐剧,由微光艺术康复中心的“微光剧团”创作完成,并计划进行国内外巡演。故事本身充满乐趣和奇遇,同时发人深省。其中《我要飞翔》片段已于2011年在广州蓓蕾剧院《幸福也有不一样》慈善晚会首演,并获得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主持人鞠萍的高度认可,在央视首播。而《我是谁》则是《魔盒》的最新片段,凝聚着孩子们、老师们和家长们过去一年的共同努力,让社会看到了更多关爱、平等与宽容。
记者还发现,演出中,自闭症孩子的钢琴即兴演奏乐感极强,节奏很准;脑瘫儿童的二重唱音准、节拍把握得很好;先天愚型与发育迟缓儿童在表演时动作到位,可以看出有几个孩子有非常明显的艺术天分……最关键的是,孩子们自始至终都在开心地笑着。就像他们的诗朗诵一样:“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
幕后
自掏腰包,用艺术为特殊儿童带来彩色的世界
记者曾探访过这台演出的原创机构,以及这些孩子接受艺术教育的园地——微光中心。它掩盖在萌芽1968创意园深邃的小巷中,很是简陋,却很温馨。它是国内第一家针对特殊孩子开展综合艺术服务和艺术疗愈的专业机构,也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组织。
微光中心创办人、《魔盒》的总导演王凯曾是一名艺术家,专业是舞台导演。王凯告诉记者,2008年前后,因为工作的关系,他接触到一些特殊儿童,并承办过一些残障人士的活动,发现自己与这些孩子有天然的亲近和联结,2013年便开始全力投入特殊儿童艺术教育。从微光中心的构想、搭建、选址,到楼房的装修、设计、涂色,全是王凯自掏腰包完成。“我喜欢这些孩子,钱就该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王凯不断向记者强调,这些自闭症、唐氏综合征和脑瘫的特殊孩子并不“特殊”,他们和每个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正常人,只不过在外形和智力上有些不同。由于自己的专业背景,王凯发现:“这个群体的孩子,他们的特点之一在于,世界在他们内心的投射是空白的、灰色的,外界的隔离让他们内心缺少生命的韵律,行为变得刻板。而艺术天生就带有色彩,音乐、舞蹈、诗歌、戏剧,能够为孩子们的心灵带去颜色,帮助他们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他的乐感很可能和普通孩子一样,甚至远超于普通孩子。”
记者在微光中心的日常授课时间中看到,音乐、舞蹈、绘画、陶艺、甜品制作、手工制作等课程都有安排,学员由最初的18个孩子,到现在的80多个孩子,专职工作人员从1人到现在的7人,兼职老师近20人,规模慢慢增大,帮助的孩子越来越多。令人触动的是,正在上音乐课的孩子看到王凯走进教室,会喜笑颜开地向他伸出手臂,轻轻作波浪状挥动,而王凯也旁若无人地以他们之间特殊的沟通方式回应着孩子。尽管教室里充斥着孩子们的吵闹和欢笑,偶尔会有孩子失控大哭,但总体氛围愉悦轻松,老师的耐心令人敬佩。
“微光中心和许多康复机构不同。”王凯说,“我们从不‘训练’孩子,我们只用情感来传导和连接特殊孩子的内心,把传统康复训练中枯燥的运动、语言、感官发展练习,用愉快的方式在艺术活动中实施,给孩子们带来阳光,让他们也有机会实现个人价值,并最大程度地融入社会。”
盼望
希望有更专业的老师、专家和社会的帮助
目前,微光中心一节课收费仅为19元,兼职老师多于全职老师。王凯也曾考虑为了维持运营提高一些收费,但他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我想,很多特殊儿童的家长并没有专业能力教育和培养特殊的孩子,他们看到孩子在微光中心过得开心,就满足了,没有意识到艺术教育已经在对孩子起到疗愈的作用。如果提高收费,家长可能觉得没必要花钱‘治疗’,反而会断送孩子可能得到更好发展的机会。我维持低收费,就是为了给更多特殊孩子开一扇窗,让他们能有机会感受艺术的快乐,发现自己的价值。”
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王凯表示,自己目前最需要的是志同道合的、有大爱的“小伙伴”,以及不过分商业化的资金帮助。他很怕慈善事业被利用和被污染。“我们需要更专业的老师,有艺术背景又懂心理疗愈的专家,以及更懂管理的运营者,让我能腾出精力专心做特殊孩子的艺术教育。对了,我还期望能给孩子们建一个沙盘室。”
事实上,在度过了创办之初的两年后,微光中心先后得到了爱德基金会、腾讯公益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支持,并完成了“筑特殊孩子成长家园”的资金募集。尽管杯水车薪,但王凯的内心是满足的。
“你看这屋顶,”王凯指着自己动手装修的微光中心的房顶说,“我觉得这里住着天使。”
互联网+软件+资源
提升偏远地区教育“软实力”
新快报讯 2015年12月,来自河北滦平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4所学校的学生,体验到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课堂:坐在原来的教室里,但却能与一线城市同龄的孩子们享受同样优质的教学资源,老师们使用智能互动课堂系统,为他们带来精彩纷呈的多媒体互动式课程。
去年12月14日,好未来公益基金会与友成基金会常青基金联手,开展为期一年的优质教育资源捐赠及贫困学校帮扶项目,项目引入好未来公益基金会捐赠的2个年级的智能互动课堂系统教学资源,帮助贫困地区试点学校教师丰富教学课堂、提升教学技能,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