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技术] 电池行业的领军者比亚迪在2003年正式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早期的车型完全依靠“逆向研发”模仿合资产品,同时又没有自己的动力总成技术,常常被戏称为“没有心脏的车企”。不过,随着在设计开发、生产工艺以及动力总成方面的不断地取得进步,比亚迪的汽车产品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但是,汽车并非仅仅由车身和动力系统构成,一款好的产品不仅要有优秀的设计和动力,还需要在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等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些方面,比亚迪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 安全实验室
- 困难时期的大手笔
相比于动力总成方面的建设,比亚迪在车辆碰撞安全研究方面的起步要早得多。早在比亚迪汽车刚刚成立后的2003年,整车检测中心就在上海开始筹建了。2005年,位于上海的比亚迪整车碰撞实验室开始投入使用,开始进行车辆被动安全的研发和验证。

上海碰撞实验室的设计初衷是针对当时的国家标准进行开发和验证,随着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型方面的不断投入,以及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上海的老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新车型的实验需求了。因此2009年,比亚迪决定在深圳再建一座整车碰撞实验室,在测试能力方面涵盖燃油车型以及新能源车型的碰撞测试,并且可以进行美标和欧标的碰撞试验。


最令李志国印象深刻的是,深圳实验室的建设期间正好赶上比亚迪的“三年整改时期”(2010-2012年),本以为会被叫停或暂缓的新实验室建设却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关于投资建设新实验室,王传福曾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只有具备完善的检测能力,才能开发出品质更好的车型,才能把比亚迪拥有的技术展现给市场和消费者。”



在经历了车型和销售渠道疯狂扩张的阵痛后,比亚迪已经认识到不把产品品质做上去就没有出路,而新的实验室就是从技术层面提升车辆品质的关键。所以即便当时比亚迪处于一个内忧外困的时期,但深圳新实验室依然如期于2013年顺利建成。

表面看来,2010年到2012年期间,比亚迪遇到了来自经销渠道、人事变动以及负面消息的压力,同时车型销路不畅导致利润大幅缩水,而实验室以及内部的各种测试设备价格高昂,王传福在这个时期批准资金开工建设实验室需要很大的勇气。不过王传福自己很清楚,在合资企业不断挤压中国品牌生存空间的市场中,所有中国品牌都在转型,因为不改变即死亡,低质低价已没有生存余地,必须要保证产品的品质,才能在外来市场中继续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