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发生的石膏矿坍塌事故,让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万庄村受到了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时间,涌入的大量救援人员、记者打破了这里原有的平静。2016年1月18日,记者来到这个村庄,此时是玉荣商贸有限公司石膏矿坍塌事故发生后第25天。这25天中,经历了震惊、救援、等待,这里已成为人们和死神比拼勇气、耐力和智慧的战场。
临沂机场:“一说地名就知道你们去采访的”
接到去平邑县采访的任务时,记者曾有过疑惑:事情已经发生了20多天,对于救援的报道也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现在再去,能够留给我们挖掘的内容还有吗?带着疑惑和些微的忐忑,记者登上了飞往临沂的航班。昨天,当我们到达临沂的时候,迎接我们的是突来的降温和漫天的雾霾,高达500的“爆表”AQI指数似乎也预示着此行的沉重。
一走出航站楼,凛冽的寒风就让来自南方的我们高呼吃不消,即使我穿上了在上海时最厚的衣服,寒风依然不断钻进我的衣服里。而一旁在车外揽客的出租车司机,似乎也受不了如此寒风,纷纷将脸埋在衣服里,希望能够以此保暖。
“走吗?去保太的?你们是记者吧?”出租车师傅一听我们的目的地,顿时有了眉目:这几天,因为石膏矿的坍塌事故,他已经拉过不少去保太镇的记者了。“你们一说那个地名我就知道你们是去采访的,那里的环境比我们这里还差,雾霾很重,平时就没有什么人愿意去。”一路上,关于保太镇、石膏矿,司机说了很多,石膏矿坍塌事故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日常的一件大事,“每天都要看看新闻关注最新进展,最近这里净上头条了,唉。”下车后,司机坚持帮我们找好了旅馆才离去。
保太镇:裂痕随处可见学校停课至今
在旅馆简单安顿好之后,我们便从保太镇出发前往坍塌的石膏矿现场。似乎是为了迎合保太镇的“保太”之名,镇上关于安全的刷墙标语随处可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安全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一日千里不是难,千金难买是安全”……在这些标语边,因坍塌事故而被平邑县安全生产攻坚指挥部严令禁止的拉客三轮车一辆辆呼啸而过,就在我们因为漫长的路程而发愁的时候,一位电动三轮车司机免费将我们送到了目的地附近。
在距离事发地点3公里外的一家饭店外,老板回忆起2015年12月25日的地震还心有余悸,“房子里的东西都在晃,整个房子都感觉要散架了。”而在距离坍塌矿井最近的万庄村及周边,事故留下的伤痕更是随处可见,在停业的加油站旁,一条近100米的道路因地震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在道路的中间,被挤压的碎石板甚至有半人高。而在事发的4号井边的农田里,形成了一个约篮球场大小、深约10米的天然“巨坑”,救援队伍为了保护居民,将此处封锁了起来,站在这个巨坑的边上,我们能够直观体会到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而墙面、道路上的裂痕,破碎的玻璃更是随处可见。自从事故发生后,村里的学校早已停课,村里时不时能够看到在外玩耍的儿童,而与他们的无忧无虑相比,对于当地人来说,这一场事故注定是一道难以修复的伤痕。
万庄村:“没有矿,这就是个要饭村”
在万庄村这个拥有近500户人家的村庄里,有100多人从事着与石膏矿有关的工作。对于石膏矿,他们有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采空区的不及时填埋处理成为了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让他们熟悉的亲友蒙受这一场灾难。有村民曾愤怒地指着因坍塌而低于路面的农田告诉我,“这下面都是空的,当然会塌了!”但是在另一方面,石膏矿的工作确实给村里带来了相对富裕的生活,甚至完成了部分人“活少钱多离家近”的梦想。
在已被查封的万庄膏业有限公司(法人与玉荣商贸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同一人)里,来自万庄村的管庆磊正在门房里和几名村民聊天,虽然公司早已人去楼空,但是他依然每天都会来公司,也是为了防止别人进入废弃的矿井。说起石膏矿,有的人说作为万庄工业园的龙头老大,石膏矿为村民带来了财富,“没有这个(矿),万庄村就是个要饭村。”管庆磊也承认,在矿下的工作能够给他们带来相对富裕的生活,“前些年每月能拿四五千块钱吧,现在每月有二三千块。关键是每天上8小时班,时间自由,又不用出村打工,还可以回家种地,大家都愿意来。”而事故发生后,他也不知道将来要去做什么,“等救援结束吧,去年8月到现在的工资都没拿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