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重构·科技融合教育”为主题的芥末堆2015 GET教育科技大会圆满落下帷幕。这场只有两天的大会召集了包括好未来张邦鑫、达内科技韩少云、新东方总裁周成刚、Minerva创始人Ben Nelson等五十余位业界领袖和上千名教育从业者。身价数百亿的大佬们共聚一堂,在激烈的碰撞中擦出了无数教育火花,点亮了国内教育科技的夜空。
在这场会议上,国内教育第一股、市值140亿的昂立教育的联合创始人栗浩洋也作为特邀嘉宾,在大会的主题演讲环节阐述他对网络教育过去状态和未来趋势的看法。

为什么最优秀的科学家并不来自在学习上耗费最大心血的国家?
栗浩洋认为,当前国内的教育现状有着几个很明显的问题:首先,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学生是学业压力最大,学的最苦,最累的;其次,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的学生们却也几乎是世界上学习效率最低,效果最差的。为什么最优秀的科学家极少有出身于国内教育模式的?为什么最发达的科技往往来自欧美,而我国却经常模仿和抄袭其他公司的模式?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如此辛苦,却很难能够得到很好的结果?
很显然,中国的教育是有问题的,需要改革的。
然而如何改革,要用什么样的手段进行改革,用什么样的方式辅助改革,这都是教育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最受追捧的网络教育模式是慕课(MOOC),不得不承认,慕课(MOOC)在全球范围内燃起了一股新的热潮。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和海量的优质免费课程,吸引着全世界大量对教育有热情有需求的人。以往人们想要获得哈佛耶鲁等名校的教育资源难如登天,然而慕课(MOOC)的出现抹杀了语言和申请方面的门槛,让有需求的人可以足不出户的随时享用来自世界顶级学府的精神盛宴。

很多人说慕课(MOOC)会改变这个世界,例如Cousera、UDACITY、edX等著名的慕课(MOOC)平台,这些平台如今炙手可热:Cousera全球1500万学习者,融资额高达1.35亿美金,UDACITY在全球拥有160万用户其中还包括1.1万名付费用户。然而栗浩洋却认为:慕课(MOOC)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生产力,在教育方式上,慕课(MOOC)有三个无法改变和回避的致命伤:线性、均质、盲目。
栗浩洋评慕课(MOOC):线性+均质+盲目=必死
“对于慕课(MOOC)来说学习是线性的,学生要把知识点一个一个走完,这是我当时最痛苦的事情。考试分数经常在95分以上,那么我所做的题海中是不是有95%的题是白做的?我是不是进行了没有必要的学习?”
这是栗浩洋最先提到的质疑:为什么我们不能甄别出这些小孩子是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没有学会?如果能知道自己的知识掌握分布图,只去补习自己不会的知识,是不会就会避免题海,避免浪费大量的时间对已经纯熟掌握的知识大量耗费时间精力反复,而让学生重新燃起兴趣,不再被虐?
除此之外,慕课(MOOC)模式和传统教育模式一样,都具有着均质化的问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是不一样的,然而在慕课(MOOC)教育和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差异经常是被直接忽略掉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栗浩洋拿出了乂学教育智能自适应产品团队的最新调研数据。数据证明,在同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13分钟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学习,但有的学生却需要整整92分钟。

慕课(MOOC)教育和传统教育一样,都采用固定化的比如45分钟一节课的学习时间。也就是说,对于13分钟就可以掌握内容的学生来说,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没有价值的浪费;而对于90分钟才能掌握内容的学生而言,还没有掌握一个知识点就进入下一个知识点,只能够越来越跟不上和听不懂。
在栗浩洋的眼中,这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切割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去用同一个标准进行学习。
他毫不掩饰的说:“这样的过程简直是把学生当成猪来饲养,我给你这么多的饲料或者精神营养,你就应该消化进去。没有一对一的关注和尊重,没有对学生个人的深入了解,只有统一的,标准化的,一刀切的教育辅导。至于你们早就懂了还是完全没听懂,我根本不管。”
相比之下,针对线性教育和均质化教育,智能自适应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在自适应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不再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部分,只需要对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学习,几倍加快了学习效率。其次,在自适应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被系统还原成一个与众不同的,具有不同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和学习速度来用不同的进度完成学习,而不是被看成一个没有任何差异和个性的动物或者标准化产品。
这显然是更加高效的方式,也是人工智能自适应教育所想要做的事。
关于传统教育和慕课(MOOC)的盲目性,栗浩洋的解释是:补习机构和慕课(MOOC)都不考虑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一路往前推,盲目性的像推土机一样往前推,经常出现地基造的很不牢靠的高楼大厦。这样‘大厦’最终所面对的当然只有倾覆。

一个知识点的漏洞没有被察觉到,下一步就会觉得沮丧,慢慢被学校抛弃。
“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这是恐怖而愚蠢的。”
这个身高近一米八六,酷似钟汉良的大男人说起慕课(MOOC),态度近乎是愤怒的。
“自适应学习就像是用超级放大镜看出学生的问题,他可能在小学一年级有一块不稳,我们去把它补上。二年级有两块不稳补上,三年级、四年级分别有不稳的地方用精准的定位解决,这个大厦就会变得非常稳固。”
众所周知,慕课(MOOC)的掉课率高达95%,只有极少数有毅力有条件的学生才能够在这样的模式下坚持完成学习。因此从某些角度上来看,慕课(MOOC)的教育模式不但并没有引起传统教育的改革,甚至效率还要远低于传统教育方式。
真正的教育应该做到有教无类
为了改变这种有硬伤的教育方式,乂学教育的三个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栗浩洋、CEO周伟、CDO王枫博士召集了一批世界顶尖的博士团队,他们希望快速把自适应教育发展起来,真正的让全中国的小孩十倍百倍的提高教育效率,把快乐还给每一个孩子。有效的去利用学生的时间,一点一滴的固化指示系统,最终盖起夯实的知识大厦,让学生成为有自信的人。
乂学教育计划打造一套系统,把全国几百个最顶级的教师的智慧融入系统中去,让智能化系统为一个学生做一对一的教学辅导。
而今天,理想迅速照进现实。2015年6月18日成立的乂学教育获得高达3100 万人民币的种子轮投资,很可能是打破了创业企业种子轮投资的记录。乂学教育计划用人工智能自适应教育,用线上学习+线下实体支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体化的学习体验,成为K12辅导行业的一支“颠覆”力量。
说起教育,栗浩洋像是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想法。他相信,真正的教育改革正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这种改革并不来自于传统教育,也不来自于看似大热的简单的傻瓜化的把课程录播的慕课(MOOC),而是来自充分极致地利用了计算机的极限的智能自适应学习,来自真正的科技与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