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全年业绩预增52%至70%
泸州老窖12月29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5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7亿元至14.96亿元,上年同期为8.80亿元,同比增长52%至70%。
公司表示,业绩发生变动主要原因系收入和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沱牌舍得:民企高价入主,舍得脱胎换骨
沱牌舍得 600702
研究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分析师:黄付生,蔡雪昱 撰写日期:2015-12-22
简评
混改终落地,民企高溢价入驻
几经周折,沱牌舍得混改终落地,民企天洋集团以38.22亿元(其中10.38亿获得38.78%集团股权,27.85亿对集团进行增资扩股)、相较于挂牌价溢价率88%,获得沱牌舍得集团70%的股权,间接持有上市公司20.9%的股权,成为实际控制人。按照集团38.78%股权10.38亿元的收购价款,对应股份公司89.6亿市值、股价26.6元,充分突显新股东对于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
拍卖时政府要求天洋承诺集团18年50个亿,2020年100个亿的收入目标,沱牌舍得集团十年内不得转让沱牌舍得股份的控股权的承诺突显坚定做大酒业主业的决心。按照承诺测算,2018年上市公司沱牌舍得收入将达到30亿左右,预计2020年收入超过60亿,酒业成长空间巨大。
天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目前是拥有文化产业、科技产业、产业地产、互联网金融四大主营业务的大型控股集团,截至上半年底,天洋总资产87.47亿元,净资产26.04亿元;14年收入43.81亿元,净利润13.53亿元;综合实力雄厚。
渠道库存出清,高端酒恢复带来业绩弹性
根据草根调研了解,目前公司的渠道库存基本在14年底~15年上半年出清,高端酒舍得系列恢复增长。而高端酒的毛利率在70%以上,因此其销售收入的恢复带来业绩弹性很大。
盈利预测与估值
作为率先完成混改的“川酒六朵金花”,沱牌品牌力和产品力提升空间很大,公司品牌基础还在,产品结构、营销渠道的调整并不困难。我们预计今年收入仍有下滑,明年公司收入增速40~50%,17亿,归母净利润3亿,恢复阶段利润弹性很大,参照老白干混改后的估值提升,先给予30倍PE、第一目标价26.7元。若后续新股东有进一步的资本运作,股价将有更大的空间。
古井贡酒:业绩符合预期,核心业务强劲且稳定
古井贡酒 000596
研究机构:高盛高华证券 分析师:廖绪发 撰写日期:2015-11-02
与预测不一致的方面
古井贡酒公布2015年前9个月收入/息税前利润同比上升14%/19%,符合我们的预期。虽然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速持平于14%,但息税前利润率从2015年三季度的9%升至10%,得益于毛利率扩张(从2014年三季度的70%升至2015年三季度的72%)和稳定的销售管理费用率,这表明竞争环境趋缓且公司费用控制得力。2015年前9个月净利润同比上升9%,增速不及收入,主要受财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双双下滑61%的拖累。
我们认为这一复苏表现源于全行业销售增长触底反弹以及公司的渠道改革和产品策略调整的贡献。得益于安徽市场的消费升级,中端产品古井原浆(8年以下)为公司创造了一半利润。中高端产品也表现稳定。我们认为古井贡酒已经成功转型并打入大众市场,目前公司定位良好,有望继续受益于向百元以上产品的消费升级。
投资影响
我们将2015-2017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3%-4%以反映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下滑。因此,我们将仍基于1倍PEG计算的12个月目标价格下调1%至人民币31.79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18倍的2016年预期市盈率,而白酒行业均值为16倍;我们因估值合理而维持中性评级。主要风险:白酒市场复苏快于/慢于预期。
五粮液:白酒年终盘点之五粮液,内外齐齐向好,大周期反转元年
五粮液 000858
研究机构:平安证券 分析师:文献,汤玮亮 撰写日期:2015-12-29
投资要点
平安观点:
盘点2015-成功挺价,批价1年环比涨100元。(1)15年初既定的多个目标已经实现,包括产品和改革方面。(2)15年五粮液酒价格回升幅度超预期,一方面高端酒强劲复苏,需求超预期,另一方面量价之间,公司更重视价。价升推动渠道信心持续恢复,库存水平也已经处于合理位置。(3)国企改革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员工和大商的持股计划完成后,积极性都将显著增强。(4)预计2015年收入、净利均可实现小幅增长,结束连续2年的下跌,预计4Q15营收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
展望2016-需求、渠道、改革共推经营周期向上反转。我们判断2016年高端酒需求仍有望超预期,而且茅台挺价可能性大,将停止继续分流五粮液需求。经销商信心恢复、渠道管控能力加强、大商模式符合能力定位,16年可看到渠道体系继续复苏。国企改革的效果将在16年具体体现,包括高管、销售团队、大商管理市场的积极性可显著提高,内部成本有较大节约空间,子公司的混改能看到突破。消费者基础好的企业,销售重回正轨后,出现大幅恢复性增长的概率高。另外,16年并购可能有意外之喜。综合内外因素,2015年可能是公司大周期反转的元年,中长期市值和业绩成长空间较大。
我们维持原有盈利预测,预计15-16年EPS为1.57、1.82元,同比2%、16%,对应PE 17、15倍。我们战略性看好五粮液,外部需求和竞争环境改善,内部激励机制和治理结构完善,15年可能只是开始,是大周期反转元年,维持“强烈推荐”的评级。
风险提示:茅台继续放量。五粮液的量价态度出现摇摆,打击渠道信心。
洋河股份:一张图教你看懂洋河的投资规律及近期跟踪研究
洋河股份 002304
研究机构:国信证券 分析师:刘鹏 撰写日期:2015-11-16
事项:
公司公告2015年Q1-3实现营收136.61亿元,同比增长11.02%;归母净利润为44.61亿元,同比增长12.01%;EPS2.96元。2015Q3实现营收40.9亿元,同比增长11.97%;归母净利润为12.76亿元,同比增长13.12%。公司预测2015年净利润变动幅度为:5%-15%。公司业绩增长平稳符合预期。
引言:揭示我们Q4初推洋河的理由(最深刻的洋河投资规律用一张图表展现).
洋河历来是每年涨的最早的食品大白马,其超越其他白酒公司的管理能力和运营能力结合优秀的产品定位带来了极其稳健的收益,基于这样收益增长趋势,并考虑到白酒自身的壁垒(外资无法替代,电商也难以替代)和洋河的龙头地位,我们认为对于投资而言是存在很好的回复路径的,即基于估值和业绩的驱动,可以做波段。
从过去规律看,如下表和图,2季度洋河投资效应最好,过去五年2季度在当年四个季度中收益(包括相对和绝对)排名第一的有四次,我们这里定义为:“二季度全年最佳效应”,但是从过去三年的规律看,近三年“二季度当年最佳效应”.
开始前移,当年一季度取得最好收益的有1次,第二好的有一次,我们认为出现这个原因和近年来反腐,白酒消费向节假日倾斜有关,这种倾斜带来当年一季度的业绩一般都比较好。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洋河的投资一般从当年一季度开始延续到二季度是最有性价比的。
但是,今年由于股价超跌,业绩超预期,投资周期前移,因此我们在今年9月进行布局,10月初(四季度初)开始全力推荐。
我们认为公司将在省外市场,效率提升和新产品的推动下引领白酒的优势行情。建议继续买入预计公司15-17年EPS3.40/3.92/4.63元,给予16年20倍,6个月合理估值78元,还有30%以上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当然,我们认为未来2年将是洋河重新王者回归的时期,其投资价值也绝不限于一个季度。长期(2年)看,我们认为在行业整合,平台化和互联化的支持下公司具有重回1500亿元市值的能力。
贵州茅台:中国证金公司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贵州茅台 600519
研究机构:东北证券 分析师:李强,陈鹏 撰写日期:2015-10-26
报告摘要:
事件:2015年1-9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49亿元,同比增长6.59%,实现净利润114.24亿元,同比增长6.84%,EPS 为9.0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69%。
三季度业绩增速略低于市场预期:分季度看,Q1、Q2、Q3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7.60亿元、74.25亿元、75.49亿元,同比增长15.5%、5.6%、-0.12%,在行业持续深度调整的艰难局面下,三季度公司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实属不易;Q1、Q2、Q3分别实现净利润46.28亿元、37.36亿元、37.62亿元,同比增长17.1%、0.7%、1.15%,我们判断三季度单季度收入和利润无增长原因主要系茅台系列酒的收入、毛利率下降较大,上半年系列酒收入同比下降21.78%,毛利率同比下降12.08%。
管理费用率大幅下降,毛利率、净利率出现明显回升:三季度单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4.55%,同比上升0.18%,环比下降0.16%;管理费用率10.14%,同比下降1.03%,环比下降2.08%;财务费用率-0.43%,同比下降0.11%;毛利率92.11%,同比上升0.3%,环比上升0.22%;净利率51.05%,同比增长0.87%。
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现身公司第三大股东:三季度末公司应收票据持有量达到82.91亿元,比二季度增加43.36亿元,创历史新高,我们预计是公司给予经销商的一些优惠的销售政策;存货金额163.81亿元,比二季度增加1亿元,创历史新高;预收账款56.06亿元,比二季度增加32.69亿元,经销商打款较为积极,对四季度和年底备货信心充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5.22亿元,环比二季度增加37.32亿元,改善显著。前十大股东中,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756万,占比2.99%,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079万股,占比0.86%。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EPS 分别为13.12元、14.57元、16.31元,对应PE 分别为15倍、14倍、12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大幅下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