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该公司二期投资建设的城市轨道机车轮对和齿轮箱生产线。 通讯员 马丛林 石双庆 摄
近年来,湖北威能达传动有限公司在技改和研发上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使产品抢占了城市轨道的广阔市场,企业经济效益逐年递增。

襄阳新襄棉纺织有限公司新投资建设的项目一期第一阶段的5万锭纺纱设备和144台织布机,到了安装调试阶段。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生产25万锭纺纱、2000万米布匹,实现年产值35亿元,税收1.5亿元,增加就业5000人。 通讯员 马丛林 华琼 摄
通讯员马丛林 沈耀 孙喆 张平
这几天,襄州区大学生程慧娟、刘比一高兴坏了。他们的创业项目经襄州区推荐,获得省级扶持资金4万元,此举为他们增加了发展的信心。
政策激励领进门
如何点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襄州区因势利导从政策引领、资金扶持入手。在创新上加大对发明专利、专利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仅2015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350件,同比增长40%。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生活补贴和安家补助。发现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严厉打击不手软,为自主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年查处各类专利案件15起。
在鼓励大众创业上,襄州区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建立中小企业担保资本金1.25亿元,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新增80万元,累计达3560万元。为116名(家)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59万元,为33家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6240万元。为1320人发放创业培训补贴65.68万元,为2655人发放技能培训补贴95.7万元,53人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10.6万元,15家企业共提交215名就业大学生的生活补贴、租赁住房补贴申报资料,补贴资金121.56万元。落实担保贴息291.7余万元,为1669户次减免证照规费9.7万余元,14476户次减免税收1602.8万元。
搭建平台增动力
“首批40名复退军人为主的淘宝创业班,今年10月已在襄阳天润电子商务培训学校开班。”襄州区人社局负责人告诉笔者,该区已将这所学校设立为襄州区创业培训基地。
不仅如此,襄州区机电工业园被市政府命名为创业示范基地,襄州唐白河科技孵化基地被列为大学生创业孵化的“摇篮”。目前像这样的“基地”和“孵化器”已显示了强大的威力。今年襄州区科技孵化器新入驻企业21家,毕业企业2家,在孵企业67家,区孵化器成功进入全省各级各类孵化器前30强。帮助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5项,专利申请24项,举办各种在孵企业培训会10场次,引进中介服务机构2家。获得国家级知识产权专业代理机构首次入驻;申请发明专利突破350件大关,授权发明专利8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登记备案产品20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6%。
目前,该区建立创业培训实训基地1个,职业培训实训基地3个。建立市级创业示范基地1个,建立区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今年开发创业项目400个。培训基地成为企业与求职者的桥梁和纽带,今年4月中旬,襄阳锦泰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来就业训练中心进行了现场招聘,一次性与60名学员达成就业协议。10月下旬,民发物业来就业训练中心现场招聘水电工,一次性与30名学员达成就业协议。今年前11个月,创业培训2000人,新增就业6787人。
完善体系强服务
“今年截至目前,我们培育建立技术服务中介机构4家,成果登记1家,技术合同登记1家,转化科技成果项目12项,有4项成果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襄州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他们把襄州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当平台,正在着手构建襄州孵化器众创空间,为创客群体提供工商注册、创业培训、人才推荐、技术服务、资本跟进、项目申报、融资对接、大企对接等一系列服务,促进创客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启发、资源共享,通过“聚集”产生“聚变”的效应,达到创意的实现。
襄州区设立“创业超市”,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法律维权等“一条龙”服务。并发挥创业指导专家志愿者的智囊团作用,采取坐诊、会诊、巡诊等多种方式,为创业者当参谋做策划。并计划在湖北天润集团建立襄州区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打造湖北天润集团“电商总部+人才培训基地+创业孵化+物流基地”的电商产业布局,以就业局创业办、就业训练中心、小贷中心为主组建对接服务团队,与天润集团相应的机构加强沟通,对接服务,确保政策落地,服务到位,以吸引更多大学生来襄州创业就业。
一系列的服务,催生了群众创新创业的激情,今年来,襄州区新增市场主体27814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