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卓资县:新社区 心服务 馨感觉

卓资县:新社区 心服务 馨感觉

馨感觉  

如果说管理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外在驱动力和“方向盘”,那么充分而又完善的服务,则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原动力和“润滑剂”,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永恒主题和生命力所在。然而,究竟什么样的服务模式,才有可能让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在社区里找到公平、幸福和归属感?为破解这一问题,卓资县在几年的实践探索中给出的答案是围绕“服务”做文章,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

党建引领社团社团服务群众

卓资县北街社区辖区内,居住的大都是老住户,辖区人口中,55%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而且独居老人多、空巢老人多、进城养老的老人多。如何做好服务老人这篇大文章,成为该社区最大的一个课题。

北街社区党支部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在党支部的牵头下,响亮的提出“党建引领社团、社团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号召党员积极参与,指导社团服务居民,突出“为老服务”的理念,把社区打造为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亲情关怀、余热奉献为一体的“慈孝”社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社区采访时,笔者在社区的计生诊疗服务室和日间照料中心看到,五六个老人正享受着来自医疗服务社团社工的免费服务。在其他活动室,到处都有社工的身影,来自社区的居民紧紧围住社工,有的排练节目、自娱自乐;有的剪纸做手工、亮各自的绝活;有的正在挥毫泼墨、陶冶情操。

正在排练文艺节目的林秀英说,“我以前在我们村是一个文艺活跃者,后来搬到这个小区后,没有熟人,每天一个人待在家不想出门,也不愿和人交流,心情闷闷不乐,后来心灵关爱社团的社工杨海清经常到我家聊天,告诉我社区里有文艺社团,让我每天来这里活动,现在我的心情也变好了,还成了文艺社团的一名骨干成员。”

如今在该社区,像杨海清一样的社工有243名,他们本着爱老、为老、便老、利老的服务目标,先后组建成立了军营服务社团、医患服务社团、家政服务社团等8个社团。

社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依托众多专业化的社会组织,鼓励他们为更多的普通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那么如何让社会组织融入到社区服务中来,有效解决服务的持续、有效和市场化问题,最关键的是机制问题。

卓资县北街社区党支部引领社团服务群众时采取3项机制。即政府购买、劳动补偿、奖惩并举。政府购买就是把自治区社区专项经费、县、镇政府专项经费、部门业务经费和爱心捐助整合在一起组成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用于购买社团服务,依托社团为居民服务;劳动补偿是各社团以“志愿、奉献、回报社会”为宗旨,社团人员的服务付出以其他社团的劳动给与补偿;奖惩并举是通过服务承诺、群众评议、评选活动激励、向单位反馈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有了好的机制,如何组建社会组织才能有效的服务群众。

北街社区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优势,采取4种社团组建方式。一是和驻区的8个单位组成联合党委,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来讨论解决,联合党委成员单位主动认领责任,服务群众;二是利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平台,结合在职党员各自专长和职业特点,发挥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社会服务”的作用,让他们在社区民事调解、便民服务、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三是党支部牵头组织孵化。党支部依托社区的场所、资金和各类服务,培育孵化社团成立、成长,发展成正规社会组织,反哺社会,壮大自己的同时惠及百姓;四是发挥群团组织联建的作用,通过群团组织壮大社团。

目前,15名军营服务社团社工与辖区内35名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多病老人、高龄老人结成对子,每周定期到老人家走访一次,为老人购买生活用品、药品,提供感情交流,让老人享受到亲情的温暖;家政服务社团的社工为辖区内23名空巢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老人、多病老人每周上门服务2次,进行衣被洗涤,家政卫生打扫等全方位服务;医患服务社团组织社工每月5日在社区内开展小型义诊,宣传常用药物使用方法和普通病知识,为辖区内4名患慢性病和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每周上门检查3次,2名社工与3名重病的老人结对,每天上门看望1次;心灵关爱社团定期上门走访那些因孤独导致心里压力的老人,组织他们开展联谊活动,释放其心里和情感压力。法律援助社团每周三定期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解答法律问题,依法维护居民合法权益,调解各类民间纠纷、民事纠纷、经济纠纷28起;文化艺术社团每天组织老年人开展舞蹈、器乐、书画、剪纸等文艺活动,定期开展各种交流和比赛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展示自身魅力的舞台,让老年人走出孤独,在活动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获得健康。校园公益社团6名社工轮流为辖区内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开展义务学习辅导、心里疏导关爱;扶贫帮困社团,对辖区内12户贫困户、残疾户、重灾户进行及时和长期帮扶救助,对4名贫困学生进行资助。

赵保平由于肢体残疾,石秀萍就经常到他家中,帮着做点家务。石秀萍所做的一切,赵保平不用支付报酬,只需要在这个小本子上的被服务人一栏里,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个小本子是石秀萍的时间银行存折,半年多下来,石秀萍户头上的服务时间已经超过了100个小时。

据社区负责人告诉笔者,社区今年尝试建立了“慈孝时间银行”,目前已开展了家庭照顾互换、不同劳动互换、劳动时间储蓄3类活动,用这种互帮互助的形式,让志愿者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让自己得到回报,从而调动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

笔者了解到,“慈孝时间银行”自今年开展以来,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多人来“银行”储蓄了时间,被帮扶的老人100余人,大大小小的帮扶活动也在陆续开展,只要参与到活动中,每个持有“储蓄时间银行”存折的人都会被记录上服务时间。

在该社区的走廊里,有两道“慈”、“孝”文化长廊,精选我国传统慈孝文化的经典故事,引入诸子百家中对孝的经典论述,让来社区的人都能真切感受到古人孝之真、孝之切,感受到为人父母、为人长辈的爱之博大、情之绵长。这两个慈孝走廊,现已成为中小学生“孝”文化课堂教育的主阵地,社区居民来活动的同时也受着慈孝文化的感染,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使慈孝文化滋润卓资大地。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