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振华
许家印
郑志刚
施永青
左晖
黄其森
毛大庆
蔡雪梅
(相关榜单发布请继续关注B8~B9版)
姚振华
上榜理由:在地产圈,姚振华极为低调。截至目前,宝能的地产版图已覆盖全国12个省21个重点城市。2015年,“宝能系”共花费近400亿元四次举牌,买下24.81亿股万科股份,占万科总股本的22.45%,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不仅吓得王石连红烧肉都没法安静地做了,而且四处奔走游说,演出“万科被野蛮人入侵”的苦情戏。姚振华对2015年房地产最大的贡献,是告诫上市企业,在资本面前,再牛逼的上市公司都是“纸老虎”。
许家印
上榜理由:许家印是2015年表现最为勇猛的中国商人之一,2015年恒大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可以上头条。许家印去年还向外界展现了不亚于金融大鳄的高超财技。在资本市场开始了一连串的增发、回购股份,发行公司债,收购境内外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资本手段。去年花在回购股份上的金额达到了78亿元,将恒大股价拉升了一倍有余;发行了创纪录的400亿元公司债;与香港富豪朋友圈进行数百亿元的“反向交易”,去年年底又再次引入他们成为恒大新的战略投资者。许家印酝酿已久的“万亿金融版图”也在去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借助11月底的亚冠决赛舞台,他让恒大人寿有了一个惊艳的亮相。随着恒大文化在12月成功上市,恒大旗下已有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不仅有了集群雏形,而且各个多元化业务板块的资本图谋也初见成效。
郑志刚
上榜理由:郑志刚是典型的“富三代”——香港四大家族之一、地产大亨郑裕彤的长孙,负责集团的策略、方向、运作及执行情况。郑志刚在商业地产领域长袖善舞。2015年4月底,新世界发展与阿布扎比投资局组成合资公司,承购新世界旗下多家酒店的股权,新世界从中净套现100.82亿港元。同时,在其主创的K11试验田进行“播种”。根据规划,K11在中国的版图到2020年将扩展至19个项目,打造超过16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K11主打艺术购物中心的差异化思路,成为各大商业地产项目模仿的对象。另一方面,新世界、周大福在内地的地产旗舰项目近期与恒大“互动频频”,先后出让了9大项目给恒大,优惠的转让价格及优厚的付款条件,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也引发新世界退出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的猜测。
黄其森
上榜理由:在中国内地的地产界,泰禾集团排名并不在前十之列,但2015年12月25日,泰禾集团以57亿元竞得深圳宝安两宗地块,其中一幅折合楼面地价高达7.99万元/m2,成为全国单价“地王”,泰禾一举成为市场焦点。除了在大本营福建深耕外,泰禾在全国一、二线市场的开疆拓土也有目共睹。2015年,泰禾凭借其“院子系”产品,各地销冠迭出。目前已经在北京、南京、江阴、杭州、福州、厦门以及深圳共7个城市,布局了十座院子,很可能马上还会有新项目落地。“不懂金融,就做不好房地产”这句话,一直挂在黄其森嘴边。
地产创客
代表人物:毛大庆、蔡雪梅、莫嵘、陈纯
上榜理由:“创客”于2015年席卷中国房地产业,许多地产公司的前高管加入其中,其盈利来自传统租金、孵化收益和创新模式。开创先河者当数从万科辞职的毛大庆;然后有世茂地产前副总裁蔡雪梅。在广州,创客街创始人莫嵘也曾是资深的地产经理人。还有万科旧将陈纯,也辞职出来组建了酷窝cowork。
施永青
上榜理由:1月6日,中原集团发布业绩报告称,去年实现销售金额9205亿元,佣金收入152亿元,佣金同比增长30%。面对如此创纪录的业绩,中原地产创办人及行政总裁施永青称要感谢救市政策令深圳楼市暴涨,还要感谢强大的竞争对手链家的当家人左晖。
施永青被誉为中介“教父”。本来,今年66岁的他早在2008年就已退居幕后,但随着电商大举“侵占”传统中介的地盘,中原也面临着竞争对手疯狂扩张带来的巨大压力。从去年12月1日起,施永青宣布重出江湖,重新担任中原集团主席兼总裁,“出来给意见,参与决策”。面对这场由互联网与资本引发的中介变革潮,“教父”能否力挽狂澜?好戏在后头。
左晖
上榜理由: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在今年的新年寄语中透露,链家去年全年实现6900亿元的成交金额,其中一手房超过1200亿元,全国目标市场二手房市场份额平均超过12%,但左晖并未公布实际佣金收益。截至目前,链家已进入24个城市,拥有超过6000家店铺,拥有9万余名经纪人。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单店利润上,链家还很难超过中原。
左晖凶猛扩张的撒手锏,就是通过并购,迅速布局全国。去年9月,链家南下广州吞并了满堂红,这是继并购成都伊诚地产、上海德佑地产、深圳中联地产后,链家于2015年内完成的第四宗大型并购,正式完成其四大一线城市的布局。 文/表:记者 梁红举 图片:资料图片
地产变革 他们领舞
“年度风云人物”(Person of the Year)开始于1927年的美国《时代》杂志,从此风靡一时,在各行各业开枝散叶。
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以区域为载体的“两极分化”趋势日益明显,绝大多数房企都制订了回归一、二线城市的战略,这直接导致了一、二线城市市场竞争加剧,开发成本明显提高。去年,一系列有利于楼市回暖的政策也刺激了楼市成交整体向好。
然而,政策毕竟只是政策,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依然是人,尤其是房企的决策者们。他们始终坚信“房地产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他们用信念追逐着梦想,用创新开拓着未来,他们不仅仅是参与者,还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旗帜,也是行业风向标的引领者,是对本年度房地产业影响最为重大的人,而且,也是对行业发展有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