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婉)光影记录站上2500年新起点的大扬州,由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出品、扬州晚报编辑制作的《扬州画报》(第一辑)已正式出版,今日出街。本辑《扬州画报》全景记录了扬州建城2500周年城庆日前后的重要活动,展示镜头中“城市的庆典、市民的节日”的欢乐时光和绚丽场面。
1
城庆专题
重温那些激动人心时刻
城庆大型系列展览震撼亮相、扬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九闸同开 活水润城”、万福大桥建成通车、文昌路全线通车、市民中心建成启用、廖家沟中央公园开园……《扬州画报》以精美的图片、大气的版面,定格城庆日前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和场景。
“城市的庆典、市民的节日”,城庆是每一个扬州人的骄傲,更是向全世界展示扬州的重要平台。扬州国际航班首航、丝路城市美食周……《扬州画报》展现扬州的“国际范”;群星演唱会暨焰火晚会、城庆集体婚礼……《扬州画报》呈现了“市民的节日”的欢乐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本辑《扬州画报》推出“城眼”专题。万福大桥观光塔楼和大明寺栖灵塔共同构成两个“扬州眼”,本报摄影记者登上这两个“扬州眼”,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俯拍。该专题精选了四个方向的俯拍图,这些平常难得一见的画面效果震撼。
除了城庆专题外,本期《扬州画报》还推出了“流年”“人物”“故事”等栏目,以图片讲述扬州光阴故事、人物传奇以及城市记忆,更增添了画报的人文味和厚重度。
此外,《扬州画报》在封底还给读者暗藏了一颗惊喜“彩蛋”——1.5米长的拉页。一面是气势恢宏的国画《扬州胜迹图》,一面是由本报美编手工绘制的《千年古城新画卷》,两幅精品,美轮美奂。
2
精品画报
奉献更具品质的心灵阅读
在手机阅读、屏幕阅读泛滥时代,本报精心策划精心编辑,推出高质量的图片画报,希望在书香扬州推动更具品质的心灵阅读。这样的追求,体现在《扬州画报》的图片、文本、设计、开本、用纸等每一个细节中。
图片遴选,精益求精。城庆系列活动是镜头关注的焦点,本报摄影记者、特约摄影记者以及广大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图片浩如烟海。为使呈现在画报上的图片达到最佳视觉效果,几乎每一张图片都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精致文本,创新设计。《扬州画报》的文字不多,但每一处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版式设计上,学习吸收了国内外著名画刊的版式风格,并融入扬州的城市特色,创新呈现出文气大气的版式风格。
时尚开本,用纸讲究。《扬州画报》采用23.5厘米×30厘米开本,时尚大气;封面采用250克哑粉纸附哑膜,内页采用128克哑粉纸,精致典雅,更具质感,迎合了时尚阅读潮流。
深度阅读,提升品位。手机阅读、屏幕阅读,每每让我们心浮气躁;捧读如此精致典雅的《扬州画报》,解除手机或者电脑的束缚,一定会让您的阅读更加宁静、更具品位。
3
影像记忆
涵盖城市发展、生活情感
《扬州画报》每年将出版六辑。我们不仅追求品质阅读,更涵盖城市发展、生活情感的影像记忆。
《扬州画报》用光影记录扬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时刻,记录时代在扬州刻画的轨迹。
《扬州画报》聚焦蜚声于世的扬州之美:烟花三月的浪漫,扬州夏日的惬意,二分明月的风骨,蜀冈冬雪的壮阔,我们以四季光影,折射多面扬州。
当然,《扬州画报》更关注这座城市里最正常的生活状态、情趣和人情味。我们关注街市上所有的车水马龙,所有的步履匆匆,所有的盈盈笑意,所有的对白与静默,关注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关注这座城市里每一个能打动人的细节,关注阳光下,荡漾着属于扬州这个城市的温情。
当你放下手机,捧读这本《扬州画报》,看到这张充满阳光的笑脸,看到这个你生活的城市以及你自己的生活,原来是如此美好,是如此充满希望,是如此质感丰富、可以触摸、可以感动。
在阳光斑驳的午后,生动的光影透过金色的树叶,闪烁着瓷杯的色泽,倾泻在深蓝的季节里。此刻,您手上的《扬州画报》,是您最佳的心灵伴侣,不辜负这美好的时光,以及这座城市的惬意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