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烟台:面朝大海步向深蓝

烟台:面朝大海步向深蓝

张裕  

美丽的烟台。 本版照片由本报特派记者 王凯 摄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三个橡木酒桶每个可储存葡萄酒15000升。

■ 本报特派记者 刘笑非 黄畅学 朱和春 易建阳

内容提要

“千年古丝路 又闻驼铃声”一带一路采访团跨过渤海湾,将烟台市作为山东省采访的第一站,不仅是因为其与大连隔海相望的地理位置,更是因为烟台作为“联合国人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海南有着太多的共通之处。同时,作为与海口、三亚一起位列《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的15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烟台对于海洋经济的探索亦有我省可借鉴之处。

1000多年前,隋唐盛世的风帆由此地起锚,与海对面的陆地开展商贸往来,并以“登州”之名同广州、交州、扬州并称为四大通商口岸。

600多年前,为御海上之敌于此地兴建烽火台,从此“烟台”之名沿袭至今。

100多年前的1858年,一纸《天津条约》让烟台成为近代山东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口岸。

去年,由国务院受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烟台成为15个沿海重点港口城市之一,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再扬出海风帆。

自古以来,海洋便是烟台不断拓展和探索的方向,得益于区位优势和港口建设,烟台是我国最早发展海洋经济的地区之一。这片蓝色海疆提供给烟台的不仅仅是丰富的渔获,还有交错的海上航路和未曾停歇的海上贸易,它赋予了烟台极独特的地理优势,也为烟台的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纵观烟台在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以及未来的规划,不难发现,“海洋”是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作为工业占经济总量五成以上的工业大市,但截至2014年,烟台海洋主要产业产值已占到全市GDP的45%以上,烟台正在面向大海步入“深蓝”。这对作为海洋大省的海南而言,从海洋中寻找发展新动力,烟台的经验或将为我省提供生动而可借鉴的模板。

发展蓝色海洋经济

2011年1月4日,对于烟台市和整个山东半岛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国务院在这一天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依托蓝色经济区战略实施带来的政策效应,烟台市自内而外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组数字的对比,尤显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速度。”烟台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李杰告诉记者,2010年,在蓝色经济区战略落地之前,烟台市全年的海洋产业产值为1265亿元,而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已增长至2478亿元,几乎实现翻番。

发展不仅体现在数据上。由牟平金山湾至烟台保税港区的烟台市区东部滨海一线,被烟台人称之为“东部新区”,是烟台蓝色经济发展的新地标,也是烟台人看在眼里的发展风向标。“3年多前,这还是一片盐碱地,遍布养殖鱼池,环境差不说,根本看不到发展的样子。”一位烟台市民告诉记者,如今这片曾经的盐碱地,已经耸立起海洋经济总部基地、海洋创业服务大厦、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会议中心等座座高楼,成为烟台步入“深蓝”的前哨站。

“包括东部海洋经济新区在内,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聚集区、莱州湾高效生态经济区、龙口湾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以及长岛休闲度假岛组成烟台‘四区一岛’,正逐步发展成我市的经济新引擎。”李杰说,通过这些重点板块的培育,加之海洋特色产业培育,实施高端人才引进的“双百计划”,多举并措之下,烟台的蓝色经济正在快速发展。

同时,烟台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正借其区位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截至今年10月,已累计吸引外资投资达300亿元。

而对于海南,烟台也在思考着合作。“烟台与海口、三亚一样,都是15个重点港口城市之一,我们也渴望与兄弟城市开展交流合作。”李杰说,在未来或许能够组建一个重点港口城市联盟,加深合作,共赴“深蓝”。

坚守海洋生态底线

“山海仙境,葡萄酒城。”熟悉山东的人往往对烟台这句宣传语印象颇深,作为全国第一个获颁“联合国人居城市”的烟台,对于优越的自然环境深感自豪。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烟台人也清楚地认识到,经济与生态,二者缺一不可。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的发展理念,也正好契合了海南坚持生态立省的战略。

两个同样拥有广袤海洋的地区,在环境保护上不谋而合。

“划定生态红线,推进海岸线修复,严格实施海洋联合执法,既然是发展‘蓝色经济’,就必须意识到要经济发展,也要蓝色海洋。”烟台市发改委主任科员张丰奇说,烟台市近年的海洋生态保护力度,不逊于海洋经济发展速度。

据记者了解,烟台市近年成功创建了长岛、蓬莱等4处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并拥有各类海洋与渔业保护区31个,同时逐步将近海养殖引导为远洋捕捞作业,有效地保护了近海海洋生态环境。“与海南一样,我们在海岸线的保护与修复上也加大了力度,目前已累计修复岸线6479米。”张丰奇说,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开发,而是要合理开发。目前,烟台市已新建人工鱼礁3000公顷,并初步形成了以崆峒岛近海为主的4个较大规模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约200万亩的海洋牧场每年放流近9亿水产苗种,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基础上,建成名副其实的“海上粮仓”。

对于海南而言,在坚持生态立省的战略下,生态红线亦是严格遵守的生命线,烟台所探索的海洋保护开发模式,为我省提供了生动的样板,因此两地未来的合作,尤为可期。

创新海洋产权交易

今年9月11日,一个简单的揭牌仪式,成为全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一次成功创新。全国首家省级海洋产权交易机构: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揭牌,也成为国内首家市场化海洋资源流转服务平台。

“海洋资源开发权、船舶等涉海资产、海域海岛使用权、海洋知识产权、海洋排污权等等,都能在这个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平台上进行市场化交易,这在全国范围内也算得上机制上的创新。”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业务经理时皎皎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推出海域使用权交易业务、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业务等等创新产品,颠覆了传统的“海洋资源”思维。

据时皎皎介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还于今年2月出台了《山东省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暂行办法》,并将相关海岛交易规则通过升级备案,利用机制创新推出了无居民海岛使用权交易业务。“目前,已经有557个无居民海岛列入了交易范围,只要符合交易规则,就能进行使用权交易。”时皎皎说,看起来像是大片里才有的海岛交易场景,已经在烟台变成了现实。

为使交易门槛进一步降低,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还提供涉海产权交易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搭建起经纪、综合、服务、信息四位一体的会员服务体系,降低参与交易的专业门槛,也提升了服务水平。

我省作为全国海域面积最大的海洋大省,海域及海岛资源极其丰富,在探索海洋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烟台走出了大胆而创新的一步,也让我们意识到整片广袤的大海都是具有开发价值的优质资源。

烟台与海南,距离虽远,却不能阻隔两地在海洋上的密切联系,烟台用发展、保护、创新不断拓展着自己的蓝色疆域,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发展养分。海南则坐拥更为丰富的海洋资源,走向深蓝的步伐必将更加铿锵。

(本报烟台11月8日电)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