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11月18日电(记者 李晗 通讯员 文静)2015年11月17日,2015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与创新专家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召开。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学会社会大课堂教育研究会主办,海淀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承办。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与创新专家论坛。通讯员 高锡越摄
在这次活动中,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高付元、海淀区教委美育和校外教育科科长赵霞、国内基础教育领域部分研究员、教授和教学一线的教育专家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领导共同参与此次论坛。中关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职教授吕文清担任本次论坛主持。
论坛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就“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创新育人模式”这一主题,结合2015年互联网+社会实践的教育改革形式,对社会资源单位建设与使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提高等社会大课堂实践与创新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科协"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试验项目教学中心(东南大学)常务副主任周建中、北京市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会理事长陶礼光、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孟宪凯、北京市教育督导室督学石宝泉、朝阳区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主任周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峰、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部副主任赵菁、史家小学分校副校长马校长等著名教授、专家、学者、校长代表在论坛发表演讲。
论坛最后,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高付元主任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指出此次"讲理念、讲事实、讲碰撞"的论坛对社会大课堂发展的启发性意义,通过积极推动和引领,拓宽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使更多的中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近科学,勤于探究,大胆创新,使大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