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跑步,不简单的运动

跑步,不简单的运动

晶晶 

    资深跑者戴晶晶作跑姿示范。

    教练在带领跑友进行跑后拉伸。

@戴晶晶:资深跑者、马拉松爱好者、《戈九那些事》作者之一,现任上海九爱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有关抽样调查显示,跑步以74%占比当之无愧为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跑步热潮正汹涌而至,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跑者阵营,但是跑步看似简单,怎样跑出健康、跑出水准、跑出快乐,却是极具科学探讨价值的话题,特别是马拉松这样高强度的运动,更需要听听运动专家、营业专家甚至心理学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心理篇】

跑马也是一场心理大考验

@ 广州心海榕心理机构首席心理咨询师于东辉

参加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力的大比拼,更是心理上的一场大考验,对于任何一个选手来说,内心的状态,不仅是成败的关键所在,更是参加这项运动的意义所在。

●马拉松是一项非常特别的运动,与其他的运动不同,它有太多的参与者,却只有一个冠军。通常一项运动竞赛,对手最多也只有几十人而已,自己也通常能够知道对手的情况,但马拉松不同,对手往往在千人万人以上,除了个别人以外,自己根本不知道对手在哪里。所以,从一开始,马拉松就是一项志在参与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没有什么外来的对手,其实最终的对手就是自己。在活动中挑战自己的极限,在困难中步步向前,可以说,马拉松就是一场人生,人生也是一场马拉松。从这项活动中体验人生的意义,而非简单地争胜,这一点是任何一位参与者,首先要确定的一点。

●保持宁静平和的心态。与这个社会的节奏相反,马拉松运动并不是一项急促的活动,反而,缓慢而不停止地坚持,才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参与者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想一下龟兔赛跑的故事,对了,马拉松绝对是一项乌龟的运动,训练的是人的专注力与持续力。在人生的旅途中,这个能力其实非常重要,往往是成功与幸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当您准备接受这项活动的挑战时,请不要忘记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哦!

●学会让生命放松。对于许多人来说,生命都过于紧张了,每天匆忙的节奏,让身体往往变得非常僵硬,缺乏活力。如果人生要活得长,而不是活得快,放松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在这项活动中,要想获得好成绩,挑战自己的极限,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自己时时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中,无论身边人跑得多快,保持自己的节奏,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学会做一份好计划。如何为制定一份竞赛的计划安排,是马拉松运动的特别之处,因为要跑如此之长的距离,如何节省体力?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慢跑?都需要特别安排,才能获得好成绩。在活动开始之前,先观察场地,还有天气等情况,结合自己的体力状态,安排一个最好的计划,就能发挥自己的所长。这一点运用在人生之中,也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

【饮食篇】

★赛前一周

多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赛前的饮食和营养十分重要,会吃才能跑得好,不过要重点提醒的是:千万别在赛前大快朵颐,导致身体负担过重。赛前一周可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面,杂粮等食品。搭配蛋白质和纤维含量较高的食材,减少过多的油脂摄取,使得身体轻盈,充分做好迎接跑马盛会的最佳准备。

★比赛当天

早餐 跑前一小时确保吃完

住宿地址的安排最好靠近马拉松起点附近,睡眠一定要保证充足,起床后先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排空肠道。随后的赛前早餐,尽量进食一些轻质少油的食品,馒头、饭团等是不错的选择,吃到五分饱即可,榨菜配米粥为辅助,榨菜含盐量较高,可以有效提前补盐(马拉松是一项排盐量很大的运动),另外要提醒的是:至少确保在起跑前一小时之前吃完,否则跑步时的剧烈晃动会导致腹部疼痛,影响比赛状态。

补给 随身携带能量胶+盐丸

赛中的补给一定要科学对待,目前比较流行的专业做法是随身携带四管能量胶、四粒盐丸,以补充漫长马拉松拼搏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及盐分流失,一般来讲,前半程每10公里吃一份,后半程每7-8公里一份,能量胶与盐丸摄入要错开一些时间,自己把握即可。比赛如果追求成绩,途中前半程可尽量控制进水,后半程根据天气状况以及自身身体情况进水,赛事组委会基本都会提供水和运动饮料,运动饮料有助于电解质平衡,也是不错的选择。

完赛 半小时内食用些零食

完赛总是令人喜悦的,跨过终点后,往往精疲力竭、脱水又饥饿。跑完比赛半小时内食用些零食,会让身体尽快缓下节奏,恢复状态。大约补给60-90克的碳水化合物、15-30克的蛋白质以及适量的水或1瓶运动饮料较为合适。很多人在赛后会大吃一顿来庆祝,虽无大恙,但这样可能会给胃带来一些负担,赛后可以做些推拿、拉伸,然后饱饱地睡上8个小时。

【动作篇】

节奏 预设目标 控制配速

马拉松作为极限运动,事实上需要非常专注对待,尽量做到气定神闲,心无旁骛,才能较好控制自己的心率、步频。马拉松事实上是一项控制性运动,讲究的不是某一阶段多快多快,感觉好了就飞奔,感觉不好就泄气,心浮气躁是马拉松的大敌。每个人要在赛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设定参赛目标,比如说目标为4小时完赛,那么对于自己的配速计算应该是4小时×60分÷42公里=5.7分钟每公里,折算配速大约是每公里5分40秒,那么就必须要求自己在跑步过程中严格按此要求,根据随声携带的手机跑步计时A PP或运动手表监控自己的配速,管他千帆侧过,我自岿然不动。至少前半程要求如此,进入后半程,可根据自己的实际体力状态做优化调整,状态好可稍快,状态差可稍慢,最好则是不变,以保证目标达成,千万不可勉强或硬撑。

姿势 前足着地VS后跟着地

跑步姿势有足跟着地和前足着地两种跑法。正确的跑步姿势对于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当然,这不是在马拉松赛道上临阵磨枪就管用的,而是需要在平时训练中逐步适应优化。

跑步一般分为着地期、缓冲期、支撑期和离地期。后跟着地的跑法,脚停留在地面的时间会更长;前足着地的跑法,脚在地面转换的时间会更快。人体的肌肉组织是具有弹性反应现象,这使得跑者的脚着地时在足底筋膜、跟腱,小腿的比目鱼肌、腓肠肌中储存弹性势能,为下一步提供动力,如果利用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我们跑步中的能量消耗,也就决定了跑步效率的高低。而为了充分利用人身体的弹性势能,我们必须减少跑步时候脚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后跟着地直接用跟骨作用于地面,而前足会用跖球部(脚底前面肉肉的部分,较有弹性)作用于地面,因此前足着地的方式则可以很好地降低这个时间,在跑步过程中更加省力。

从用功的角度看,采用后跟的跑者,身体的重心在脚的后方,更多会采用肌肉力让自己的重心和臀部超过支撑脚;而如果采用的是前足,在脚落地瞬间,身体的重心在支撑脚的上方和前方,更多利用重心带动身体去跑,一个用的是肌肉力,一个用的是自然重力,优劣显而易见。

从力学的角度看,后跟着地的跑者,后面的脚是处于甩出去的状态;而前足着地的跑者后面的脚处于折叠的状态,这样在抬起的脚向前迈步的过程中,折叠的脚将会获得更大的角速度,通俗一点说就是能够更快地将脚向前奔跑。

从关节损伤角度看,后跟着地,力量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足跟进而传到我们的膝关节和髋关节,主要是通过骨头和关节去缓冲的;采用前足跑法,作用力虽然也是相同的,但是主要通过我们的足弓,小腿肌肉,以及整个身体像弹簧一样去缓冲,更加有利于防止运动损伤的产生。

配速不同,所需要的跑姿也是不同的,比较快的配速用前足跑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如果配速较慢的话,可以采用后跟跑的方式,但是要穿一双缓冲性和减震效果比较好的鞋子,同时注意自己的跑步姿势的科学性。

另外,我们大部分人是穿着鞋子长大的,穿鞋已经改变了我们的运动方式,前足跑是一项技术,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才可以去尝试,同时,如果想训练前足跑,必须加强小腿的力量,耐力,还有小腿的爆发力训练,三者缺一不可,逐渐找到发力感觉之后可以尝试这一跑法,在没有科学训练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跑姿。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