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一年,全球经济复苏依然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重重,白酒行业依旧处于深度调整期,但已出现弱复苏势头。当此情景,贵州茅台再展行业领军风范:2015年前11个月,茅台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含税)35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93亿元,资产总额达1050亿元。在经济新常态下,贵州茅台坚守产品品质,不断开拓创新,以傲人成绩领跑整个白酒行业。
坚守传承品质
以质求存,造就了贵州茅台“香飘全球,玉液之冠”的金字招牌。茅台酒的生产工艺自汉代到现在,凝聚了一代又一代茅台酿造者的智慧。这种智慧,孕育于无数次的酿酒总结,它顺应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节律,并得到了不断的归纳、创新、提升,最终形成了与大自然相互渗透融合而成的天人合一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延续传统酱造工艺,承继千年国酒精神,茅台用坚守传承千年国酒品质。
茅台酱香,是从每一粒种子开始的。茅台酒生产对原料品质的要求无比严苛。高粱生长环节,要求绿色生产、不施农药、化肥,杜绝农残。高粱收存环节,采用天然麻袋盛放,再经过质检员对原材料的色泽、千粒重、水分、农残等逐一严格查看,检测程序涵盖21项品质指标和135项食品安全指标,精细而全面的监测保证原料品质优异。
茅台玉液,从注重每一滴水开始。美酒佳酿对水质的要求十分高。茅台镇周围区域的紫色钙质土壤全国稀少,这种紫色土中酸碱度合适,渗过土层中蕴涵大量微量元素的水纯净无毒并汇成一条叫赤水的河,这条河水就是酿造茅台酒的血液。保护赤水河的纯净、安全是茅台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守护赤水河的一家有担当的企业,2014年开始,茅台连续10年每年出资5000万元,共计5亿元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还组织进行了关闭沿河污染厂房、升级酒厂排污处理、迁出茅台镇居民等一系列措施,而这一切,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酿造美酒的源泉。
茅台酿造,秉承天时地利,顺时而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酿造期间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窖藏,5年后包装出厂。每滴酒从投料到出厂,30道工序、165个环节环环紧扣,严丝合缝。香飘世界,源于千古匠心,源于传统工艺。
坚守在赤水河畔,坚守着古老工艺,坚守着绿色与环保,坚守着天人合一的容融合和,茅台从秦汉走向现代,从偏隅烧坊成长为世界品牌,这千年酱香成为东方最具美誉的白酒。
创新引领时代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扬名,给了茅台一个契机。因为那枚沉甸甸的奖牌,茅台人懂得了坚守品质的可贵,同时奖牌也开拓了茅台人走向世界的视野。
“惟进取也故日新”,一个世纪已经过去,茅台从一个偏远山区的烧坊成长为誉满全球的知名酒企,除了坚守品质,茅台用创新成就自己,引领着白酒行业的时代发展。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承传统酿造工艺,传千年国酒精神。国酒人坚守传统工艺天人合一的内核,与时俱进,对传统酿造工艺进行改进,以实现更绿色健康。在技改扩能中,茅台集团坚持环保先行,其中,力度最大的当属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吃干榨尽’将酒糟变废为宝,让粮食从土里来、回到土里去,资源能源尽量循环利用……”,这是循环经济园的目标,对酒糟的充分利用,茅台生产出了低价酱香酒“大黔门”,生产出了天然气,生产出了有机肥,最终实现了从田里来到田里去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坚守品质,依托优良酱酒工艺,茅台不断推陈出新。为了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茅台转变市场理念及产品结构,创新推出新产品,产品结构从“单品独大”到“1+N组合”,市场理念从“名酒”到“民酒”,有一曲三茅四酱,UME,大黔门等产品。此外,近三年茅台开发个性化产品近200款,试水文化酒、纪念酒、收藏酒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
创新营销思路,改革销售渠道,茅台致力于推动营销转型,健全营销网络。过去的2015年,茅台开始转变营销战略,融入“互联网+”,强化“智慧营销”,让扁平化、智能化销售成为茅台新常态。注重普通人、年轻人等消费群体培育,通过一批子品牌充分释放商务消费、大众消费的潜力。借“金奖百年”等盛大庆典深耕海外市场,开展“个性营销”、“事件营销”,推进茅台在欧洲,北美等海外市场的国际化发展,11月12日更是成为了旧金山“茅台日”。
善于创新,精于传承,品牌的力量在于创新,也在于坚守。历过千载春秋,穿过百代时光,茅台用千年历史沉淀出这醉人的酒香,香飘世界,誉满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