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毕业季,除了互道赠言,亦可踏歌而行。当然,这离不开一位既能填词又有好歌喉的老师。
近日,在杭州市行知小学毕业典礼上,《稻香》的旋律响起,轻快而俏皮。原作中充满田园味道的回忆被改编成书卷气十足的寄语。这首改编歌是戴培灿老师送给六年级同学的毕业礼物。
名叫“打油诗”,其实很用心
“愿六(1) 好好学习知行合一,愿六(2) 少年本色独一无二……”戴培灿带着11位少先队大队委,把这首《唱给毕业班的打油诗》送给了200多位毕业生。
名叫“打油诗”,其实歌词很用心。这届六年级是戴培灿所教的第一届学生,心里话太多。每个班都有自己专属的一段歌词,既有不舍,也有期待。
台下,许多同学眼中泛着泪花。女生们挽起了闺蜜的手。一些平日里很活跃的男孩子则安静了下来,跟着旋律挥舞胳膊。
“歌词很有正能量,听歌时,我很希望时间能走得慢一点。”六(2)班的余俊杰回忆道。六(3)班的张梓凌说:“我们班那段的主题是‘笑容’。课间的欢笑、获得集体荣誉后满意的笑脸和老师鼓励的微笑都一一浮现。未来,戴老师希望我们能笑对困难。”\u00A0
毕业歌不一定是“回忆杀”,希望同学们带上明朗的心去远方
一首歌曲作为毕业礼物,让同学们收获满满的感动,但他们并不意外。戴培灿是一位充满“文艺细胞”的老师,去年的毕业歌也是他改编的。\u00A0
去年,许多学校的毕业晚会上都响起了“网红”民谣《成都》的前奏。戴培灿也将它改编成了《再见,行知》。旋律依旧醇和绵长,“玉林路的小酒馆”变成了“同窗的小陶子”和“课堂吟诵的诗词”。\u00A0
“去年的毕业歌是‘回忆杀’。”戴培灿说,其实离别的歌曲不一定停留于怀念和伤感,带上明朗的心情去远方也挺好。今年,我想送给同学们一首轻快的歌,在和六年级大队委们商量后,选择了《稻香》。
深夜里往往最有灵感,前5段的填词很快就完成了。只有75字的末段却很“烧脑”,花费了最多时间。一个班一句话,既有包含班级数字的成语,还有两处押韵,唱起来琅琅上口,成了整首歌的点睛之笔。
校园活动歌为伴,4年里为同学们改编了16首歌曲
26岁的戴培灿是英语老师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他告诉记者,自己不擅长作曲,但是从初三开始就有填词的爱好,把流行歌的旋律和生活点滴结合起来,大学时开始进入创作密集期。
走上讲台的4年里,他为同学们改编了16首歌曲。作为大队辅导员,他要参与各类校园活动的策划和总结。《军训修炼手册》《我是小农夫》《全员运动Show》……许多活动有了歌声相伴,让同学们兴致十足。\u00A0
阿姨们的广场舞必放曲目《小苹果》,成为了“00后”孩子的假期前奏。4年来,每学期休业式上,他们都会听到改编版的《安全文明之歌》。“摇摆”的旋律串起了预防溺水、防火防电、文明礼仪口诀。
余俊杰同学认为:“《安全文明之歌》很欢乐,同学们都挺喜欢听的。相比于照着安全知识念一遍,大家更容易记住。”\u00A0
这16首改编歌,有不少是在动车里完成的。“塞上耳机,看着车窗外风景流逝,填词挺有感觉的。”戴培灿说。歌词完成后,他经常邀请同学们来当“驻唱嘉宾”。一间空教室、一把尤克里里、一段师生共同录制的歌曲,构成了行知小学许多孩子的美好回忆。
虽然已经毕业,余俊杰和张梓凌说起戴培灿改编的几首校园“网红”歌曲,依旧津津乐道。令他们更加开心的是,戴培灿准备在暑假里将改编版《稻香》制作成MV并分享给同学们,把这份记忆更长久地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