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A0\u00A0\u00A0\u00A0“五一”假期刚过,大通互惠集团有限公司铸造技术科的11名技术人员,便进行了一场关于铸钢件热处理的理论考试。类似的专业测验每月一次,已开展一年多。这家位于长泰县的企业以高端阀门制造为主营业务,因此考试内容大多与阀门有关。
\u00A0\u00A0\u00A0\u00A0考试的组织者,是大通公司的铸造总工程师曾瑞宏。近日召开的福建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首次表彰了5名台籍劳模,57岁、来自台湾桃园的曾瑞宏是其中之一。来大陆发展十年有余,曾瑞宏对“劳模”有自己的理解:“不断学习,使自身专业技能日益精进;不断分享,帮助更多年轻人成长。”
\u00A0\u00A0\u00A0\u00A0尽管在阀门铸造领域已是行家里手,但鲜为人知的是,曾瑞宏直到35岁才真正入行。1984年,从原台北工专冶金专业毕业后,他选择投身彼时岛内风头正盛的传统“八大行业”。12年后,有感于生活迷茫,曾瑞宏决定转变人生轨迹,回归所学专业,成为了一家汽车公司的铸造工程师。
\u00A0\u00A0\u00A0\u00A0“那时我已过而立之年,当年的同学大多成长为行业内的中坚力量,而我则要从头开始。”曾瑞宏深感到与行业脱节严重,下决心重新学习铸造知识、钻研前沿工艺。
\u00A0\u00A0\u00A0\u00A0曾瑞宏还记得,那几年,他几乎读遍了台湾市面上能够买到的铸造专业书籍。而后,英语基础薄弱的曾瑞宏,开始逼着自己硬啃英文原版书。“我跑遍了周边高校,将英文原版专业书打印回家,翻出辞典,一边查生字,一边学习。”曾瑞宏说,有时候,阅读一页英文读物,光查英汉词典就要耗上两三个小时。
\u00A0\u00A0\u00A0\u00A0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曾瑞宏日后的职业轨迹。在他看来,技术人员不能光依靠熟能生巧,还要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后来为企业员工授课、组织考试,便是这一理念的实践。
\u00A0\u00A0\u00A0\u00A0经过了几年苦行僧式的学习钻研,曾瑞宏开始在岛内铸造业小有名气,受聘为多家制造企业的技术顾问。2005年,看好大陆市场机遇的他,决定西进发展——到江苏盐城,再到天津,又从天津到漳州。
\u00A0\u00A0\u00A0\u00A0在陆企工作,曾瑞宏的钻研劲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u00A0\u00A0\u00A0\u00A02015年加入大通公司以来,曾瑞宏带领的技术团队累计开发铸件超过300套,并致力于新材料研发与工艺创新。目前,由曾瑞宏主导的材料专利项目“一种低温用奥氏体不锈钢及其铸件和铸件的制造方法”正在公示阶段。它对LNG超低温阀门行业或具有变革意义。
\u00A0\u00A0\u00A0\u00A0“目前,市面上广泛使用的LNG超低温阀门材料,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容易发生马氏体变态,即膨胀影响密封性,脆化影响强固程度。”曾瑞宏表示,传统材料必须在加工前进行深冷处理,单次处理成本近3000元,不可谓不高。
\u00A0\u00A0\u00A0\u00A02016年,曾瑞宏的技术团队开始着手新材料研发。“在为期半年的技术攻关过程中,我们根据对铸造材料的理论积累,以及多年来的实践经验,通过改变镍、铬等元素的占比进行成分设计,构建热处理作业标准等手段,终于完成了新材料的研发。”曾瑞宏说,新型材料规避了膨胀、脆化等弊端,深冷处理不再是必须的环节,LNG超低温阀门的制造成本因此减半。
\u00A0\u00A0\u00A0\u00A0“全球市场上,阀门使用工况不断发生变化,对阀门材料与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曾瑞宏说,未来将致力于新材料的开发,不断创新工艺设计与铸造方法,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以适应不同的工况需求。
\u00A0\u00A0\u00A0\u00A0眼下,这位年近六旬的理工男又有了新的钻研方向。今年1月初,“石油化工高端阀门生产基地智能制造技术中心”落户大通公司。“响应‘中国制造2025’号召,我们将在未来三到五年时间里,打造出集产品、信息、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于一体的智慧工厂。”此前专注于传统工业的曾瑞宏,正与智能科技进行磨合。
\u00A0\u00A0\u00A0\u00A0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是曾瑞宏的另一主张。在大通公司,他构建了技术人员“充电”机制。
\u00A0\u00A0\u00A0\u00A0“每周为核心技术人员提供至少三小时的培训,涵盖铸件工艺与材料等基础知识,每个月进行一次专项理论考试。”曾瑞宏说,每次上课之前,他都要花上几周时间准备课件,并为学员推荐专业书目。曾瑞宏将他珍藏在办公室书柜里的书籍,面向技术人员开放,供他们借阅。从2016年9月至今,“充电”机制已持续了一年多。曾瑞宏希望,能够将考试成绩与日常考核挂钩,从而增强技术人员自我“充电”的积极性。
\u00A0\u00A0\u00A0\u00A0曾瑞宏还走出企业,与更多大陆年轻人分享自己的“头脑”。去年,他受聘成为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汽车学院副院长。“希望借此机会,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与职场启发,高校教育也能因此与产业实践更加契合、互补。”曾瑞宏说。
\u00A0\u00A0\u00A0\u00A0作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的受益者,曾瑞宏深感福建人才政策为台湾人才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31条惠台措施’提出,台胞可报名参加多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让像我这样在大陆工作的技术人员有了更大发展空间。”曾瑞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