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网讯 举办生态城发展论坛、绿房子主题公园开园……2012年我市获批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我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于次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根据实施方案,我市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降耗、改善能源结构、扩大森林碳汇、推进低碳示范等方面建设,同时还落实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建立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报告制度、成立低碳城市专项资金等,系列措施让我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1
低碳城市试点,我们一直在努力
根据《温州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市的“十二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标为19.5%,年度降低目标为4.25%。我市2013年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1.21吨/万元)下降19.01%,累计进度目标完成率为155.80%。
我市还积极推进传统产业低碳化升级改造、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等。比如我市推进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电动汽车产业建设,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4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08.56亿元,同比增长8.2%。
能源结构优化稳步推进,对我市低碳城市建设功不可没:我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广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还开展瓯飞、大渔湾潮汐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
我市还制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发展清洁能源和洁净煤,严格控制新、扩、改建项目的煤炭消费增长量,以总量定项目,以总量定产能。另外,我市还加强了天然气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城市天然气管网及温州LNG接收站和东海丽水36-1气田项目建设。鼓励天然气在工业、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
2
绿盒子主题公园活动让大家着迷
今年6月13日至1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低碳日活动主题为“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续”。为宣传温州低碳城市试点成效,引导市民培养低碳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6月14日,市发改委和有关单位在温州瓯江路5255号米房创意园举行了“绿盒子主题公园——2015低碳温州”主题活动。
当天的活动包括九大子项目:低碳我先行,征集一亿步;低碳储蓄罐;低碳新能源展;发呆大赛;以物易物集市;花卉屋;手绘环保袋;低碳小剧场;九连拍得植物等。其中,“征集一亿步”活动中,共有15524位市民参与为温州低碳助力,共征集到步数1.36亿步。按照科学换算,成人每走一步就会减少0.08千克的碳排放量,该活动减少了1086万多千克碳排放量。在此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就是一次低碳的实践——会场没有做太多的布置,也没有分发纸质的会议资料,而是在发布会结束时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获得相关资料。
3
鹤盛举行首届生态城发展论坛
为实施“低碳农业示范镇、低碳旅游特色镇、生态宜居活力镇”三大战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推进自然、低碳、养生特色发展,6月26日到27日,鹤盛首届生态城发展论坛举行。这场论坛由永嘉县鹤盛镇政府主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徐华清、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汤军、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中心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程纪华等参加了论坛,为参加论坛的人举行了专题讲座。
鹤盛镇作为永嘉县旅游强镇,拥有“浙南石柱”石桅岩、“永嘉绿肺”龙湾潭两个旅游景点,其森林中心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6.6万个,是城市的70倍,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创新突破的低碳旅游方式,成就了鹤盛作为自然养生园的特色发展。
4
碳汇建设突出“温州特色”
近年来,我市以城市(包括县级城区)绿化、城镇绿化、村庄绿化、公(铁)路绿化、江河绿化、碳汇造林等十大工程建设为载体,全力推进城乡绿化。到2014年底,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为77.7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67.71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298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0.03%。
碳汇工作开创多项全国首例:如2008年,温州申请并成功建立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的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专项;全面启动碳汇造林工作,先后在苍南县建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第一个标准化造林基地,在文成县建立全国第一个森林经营增汇项目;制定中国第一个森林经营增汇项目的技术操作规程等。
谈到低碳城市未来的发展,市发改委主任方勇军说,我市将低碳试点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2019年基本实现我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的目标,市发改委将联合有关部门,探索创建低碳城市的“温州模式”,将我市建设成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区。
生产性碳排放在整个碳排放中所占比重很大,我市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但尚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我市将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低碳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温州特色的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城市降低碳排放,城市能源的利用与城市碳排放的程度息息相关。我市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虽然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光伏项目建设,切实推进苍南核电、泰顺交溪流域水电站等重大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城市清洁能源利用率,降低城市对煤炭的依赖性,逐步构筑形成经济、清洁、多元、高效的低碳能源发展体系。
我市还拟对城市的规模结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乡建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进行科学谋划,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中,引导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接下来,我市还将以“五水共治”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浙南水乡建设;以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为重点,狠抓大气污染防治;以“三改一拆”为重点,深入开展“四边三化”、“两无三化”,提升绿化层次,构建城乡一体化绿化网络,培育城市“碳中和”能力。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