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D》时尚、风格与文化的发言者
原 创 时 尚 自 媒 体
一直以来我有好多自己喜欢的杂志想要给大家分享,前几次写过了《Dazed》《FuckingYoung》,那么这次呢我决定来和大家聊聊《i-D》的故事。
这是一本来自英国的杂志,致力于时尚,音乐,艺术和青年文化。它由TerryJones(《VOGUE》艺术总监)于1980年创办,这本杂志如今已经有28岁了。
我们都知道《i-D》第一期以Fanzine手工装订的形式出版,一出现就给时尚出版物带来了一次革命。虽然如今已经找不到之前手工装订的影子,但却始终保持着街头风格和青年文化的概念。
《i-D》第一刊封面
眨眼的笑脸=《i-D》的DNA
《i-D》的logo在我看来特别吸引人,两个字母加上中间的连号倚于封面一侧,看起来就像一张眨眼的笑脸。这两个字母的起源也特别有来头,大写的字母D强调了杂志对设计的关注,而小写字母i则暗示了杂志“我行我素”的风格。
《i-D》第二刊封面
你如果有留意过《i-D》的封面就可以发现这些封面人物在用不同的风格来演绎这个表情。
给自己过生日的《i-D》
从logo就可以看出《i-D》一直以来都很会“玩”,比如它很喜欢给自己过生日。为庆祝第20个生日以笑脸突出的《i-D》杂志的精神。
25周年时推出了巡展i-Dentity,还邀请了多位设计师度身设计了许多样本。
阿西里·赫斯(2005年2月号)、派瑞斯(2005年3月号)、亚历克斯·麦克道尔(2005年7月号)、彼得·萨维勒(2005年12月号)
为什么我们独爱《i-D》?
说回正题《i-D》为什么到现在还一直受造型师、摄影师、编辑和艺术家的宠爱?甚至成为他们的参考读物呢?在我看来原因有这么几点。
1. 跳脱了主流杂志圈。一般我们翻阅时尚杂志时,除了被大片吸引,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很精心的排版。然而翻开《i-D》,我们发现几乎看不到排版的迹象,图片占据了杂志的大部分页面。
2. 不避讳任何流行趋势。大多杂志会拒绝一些时尚,而《i-D》则是记录真实的时代风貌,像朋克,复古流行派,锐舞,希普霍普……这些都被完好地记录下来。
3.不再高高在上。《i-D》有一个专栏叫做“TheStraight-Up”记录了一些街头新潮青年,是特别写实率真的手法。这也令《i-D》从众多时尚杂志中脱颖而出。
4.鼓励人们拥有自信的力量。一直以来《i-D》一直在提倡活出真我,有残缺也是一种美的理念。
《i-D》透过封面讲故事
在我个人看来,我是一个喜欢看外在的人。《i-D》的封面毋庸置疑很有看头,还带有叙述性。在这里我为大家挑选了几个封面,一起来感受这些封面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