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农贸市场里或老街旁,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十几个至几十个亮黄色的砂锅摆放于店门口,“扑扑”的翻滚声此起彼伏,腾腾的热气急于从锅盖四周的缝隙争窜出来,每每经过这里时,总能闻到一股浓浓的姜香味儿。锅里蒸煮的是何种宝贵食材?此乃石狮甚至整个闽南地区都盛行的一道传统进补小吃——姜母鸭。
姜母鸭这道美食最早发源于泉州,而后传遍整个闽南地区。姜母鸭具有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香气扑鼻的特点,故成为闽南人冬季进补首选的美味佳肴。进食姜母鸭后,通体温暖,寒意尽失,更是受到了广大饕客的青睐。
姜母鸭源自宫廷御膳?
平常想吃时到街上买一只姜母鸭,或者在家里自己动手煮,非常方便。但在古时,它是一道遥不可及的皇室御膳。
考据《中国药铺》及《汉方药典》所载,我国古代君王为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请了众多御用名医到宫中,专门研究滋养之道,以保护君王龙体。传悦,古代有一位御医,他用麻仁油炒红面番鸭肉,再加上老姜母和烧酒一起炖煮。这道菜便是姜母鸭的前身,味道香鲜美味、甘辛兼备,君王食用后精神振昂,顿觉全身经脉通畅,对其大加赞赏。这道菜也就成了宫廷御膳。
而王室才能吃上的佳肴,如何成为百姓饭桌上的一道家常美味呢?历史的车轮将这段传说碾出了不少版本。相传这位御医告老还乡后,他偷偷地把姜母鸭的制作手艺传给儿媳。后来儿媳开的饭店因姜母鸭而名声大噪。而姜母鸭的制作方法也流传开来,渐渐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一道名菜。
酱汁算是最重要的一种配料,酱汁味道的好坏决定姜母鸭味道的正宗不正宗。做姜母鸭用的是正番鸭,其营养价值非常高。每只鸭子的重量都在3斤左右,而且必须是没有下过蛋的母鸭,因为这样的鸭肉才嫩。在制作配料时,适量的麦芽糖不仅让姜母鸭带点甜味,而且还能增加汤底的粘稠度,鸭肉也更绵软嫩滑。这是蜂蜜、糖代替不了的。
姜母鸭的烹饪方法分干蒸、煮汤两种。烹饪时,锅里除了放配料外不另外加水或高汤,锅底受热逐渐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形成水滴自然下落,这样就能慢慢蒸煮姜母鸭而不至于烧焦。
烹饪的方法有讲究,烹饪工具也很重要。蒸煮时要先在煤炉上放一个敞口铁锅,铁锅上铺满一层粗盐后,才能将紫砂锅放上去,这样传热速度快,蒸煮出来的姜母鸭也比较香。
由于姜母鸭不仅具备了食色诱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多重优点,还具有春夏祛暑湿、秋冬祛肺燥、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养生功效,如今的姜母鸭已成了人们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佳肴,彻底融入了整个闽南地区的饮食文化之中。
东南网(微博)、海峡都市报(微博)相关报道
《中国药铺》、《汉方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