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空间自相关。主要用以反映不同区域职业教育的关联性,空间自相关根据空间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Global Moran''''''''s I是衡量全局空间自相关常用的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分别表示i和j地区的观测值,表示空间权重矩阵的元素,若两地区相邻,则=1,若不相邻,则=0,当该指数为正时,表明相邻省份存在空间相似性;当指数为负时,表明相邻省份不存在空间相似性。
为重点反映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区域布局变迁历程,本研究选用了31个省份2000-2016年职业院校数及在校生数进行测算。鉴于数据可得性,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中职学校数据不含技工学校,高职院校在校生数不含本科院校专科在校生数。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各省教育统计年鉴。本文所选区域采用省级行政区划及四大经济区相结合的划分尺度,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十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六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十二个省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三个省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2000年后,职业教育迈入了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从统计数据看,中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变化出现了显著差异。2000-2016年中职学校数量明显下降,从2000年的159335所下降到2016年的8367所;而高职院校数则稳步提升,从2000年的442所上升到2016年的1359所,增长超过2倍。中职学校在校生数波动幅度较大,2002-2010年迅猛增长,从1039万人增长到1816万人,其后又大幅下滑。而高职院校在校生数则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101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887万人,增长超过7倍。(见图2、图3)
图2 2000-2016年我国中高职院校学校数(所)
图3 2000-2016年我国中高职院校在校生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