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夜晚,呼和浩特市城管、公安、食药、环保四部门联系出动,整治首府街头餐饮企业的油烟问题,对市民举报反映的线索进行“回头看”。
当日,记者在位于回民区东寺巷的“亮哥新疆炒面”饭馆往北20米处,看到一个未挂牌匾的门脸,专用来为该饭馆客人提供烧烤,只见这里地面深色的油迹斑斑,室内并未安装抽油烟机,仅靠一个油黑的立式大风扇将室内油烟吹散,毫无保留地排到室外。
油腻的大风扇和肉眼可见的“炊烟”
随后,呼和浩特市城管局监察一支队的执法人员又上楼走访了住户需求,并查看了该饭馆的排烟管道,发现这里的排烟管道已与油烟净化器分离,烟味外泄。
对此,执法人员要求该店停业整顿,修好排烟设施,拿出第三方检测的合格报告后方可开业。
部分商家不为烟道年检
当日,记者跟随监察一支队走访了市四区多家餐饮企业,多家餐饮企业负责人认为安上油烟净化器后可以“一劳永逸”,并不主动进行年检,也很少主动维修烟道,多家餐饮企业存在油烟净化器和烟道分离的情况。
在东影南路的一家面馆,执法人员走到厨房上空烟道,发现该处的油烟净化器安装位置并不规范,老板被厂家“忽悠了”。一般来说油烟净化器安在油烟进口处,部分油烟净化器的产品和售后却并不规范,为商家安在中段、末端,无法有效净化油烟,”监察一支队队长包良告诉记者,发现问题后,执法人员会联系油烟净化器厂家以及餐饮企业商家一同协商方案,尽快解除弊端。
第三方检测报告市场混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油烟排放标准和第三方检测报告相对来说属于新生事物,目前首府的相关产业尚未成熟,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
当日,记者在新城区胜利路一家烧烤店看到,根据老板出示的检测报告,此处的噪音标准达到“合格”。
然而,根据呼和浩特市环保局工作人员的仔细排查,发现该报告里面存在诸多文字游戏。“报告中称测出的夜间22时的噪音值为53分贝,后面却提供了日间噪音的合格标准60分贝供对比参考,以此证明这里的餐馆合格,其中存在诸多矛盾,”呼和浩特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国家规定,商业场所和居民区的噪音排放标准并不一样,夜间和昼间的噪音排放标准也有差异, 按照居民区夜间的噪音排放标准值40分贝,该烧烤店依然超标了。
报告里面存在诸多文字游戏
随后,执法人员致电了负责出报告的科技公司负责人,对方表示“打印错误”,将重出报告。
在逼仄油腻的厨房上方阁楼里查看油烟净化器,从三楼外阳台翻过去检查烟道……6月19日深夜,城管局一线执法人员走访了市民投诉的每个餐馆上空,检查烟道情况,理顺烟道归属责任。
“由于夜深后餐厅油烟噪音扰民的现象格外明显,我们一般都在夜间进行检查、回访,最晚凌晨三时许到家,第二天又继续工作,”赛罕区城管局宣传科负责人张勇告诉记者,执法人员通过日常排查、居民举报等方式,对辖区餐饮业环评手续不全、烧烤设备不环保、油烟净化设施不完善、烟道设置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严格检查,明确餐饮业环保各项标准,截止目前,赛罕区城管局已排查辖区餐饮单位3352家,存在油烟污染231家,停业整改16家,已整改215家。
执法人员检查店内证件手续
“下一步,首府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加大辖区餐饮业油烟污染整治力度,建立餐饮业油烟污染长效监督管理机制,依法查处违规违法单位,确保辖区餐饮业排放达标,”监察一支队队长包良告诉记者,执法人员将给辖区居民一个更清洁、更宜居的生活环境,合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欢迎市民拨打“12319”提供线索。(文·摄影/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郝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