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四川省大凉山雅砻江边的一个偏僻小山村,2009年7月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油气地质勘探专业,成为了XN039录井队一名石油工人。2017年,我带领这支平均年龄仅30岁的队伍获得中石化唯一一支“金牌标杆录井队”资质。
在我们录井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在石油工程行业最艰难、最寒冷的时候,大家抱成一团,挥洒汗水与青春,坚守岗位与承诺。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26岁的采集工荣铁明和24岁的操作员张丹都是XN039录井队队员。在2016年国庆节前夕,正在永页3-1井井场上忙碌的铁明心里却七上入下的……原来他和未婚妻张丹原本定好国庆回老家结婚。却不曾想到临近国庆,这口井眼看着即将进入关键层位了。
“丹丹,今年国庆咱们咋安排呀?”铁明小心翼翼地试探着。
“打完这口井再回去结吧,这是一口页岩气重点井,公司目前这么困难,关键时刻咱们怎么能掉链子呢?”张丹没有回头,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综合录井仪的参数。
面对爱人的理解和共鸣,铁明又惊又喜,他像是吃了定心丸,又开心地继续忙碌起来。
为了不耽误这口井的录井施工,两人的婚礼一推就是一年多。终于,在去年春节,荣铁明才把张丹娶回家。
去年正月初二,正值春节团圆、阖家欢乐的日子。就在当天的17:05,XN039录井队施工的中石化探井永页7井综合录井仪信号采集系统突然“瘫痪”。
“强哥,这仪器罢工了!”操作员何远星立即向仪器大班李红强“求助”。
原本上了头晚夜班,此时正在整理录井资料的李红强突然瞪大双眼。他顾不上自己的重感冒,随即与操作员一起进行紧急排查。
初步判断出“病因”是由于垂直导向方人员在拉拽房顶电源线时,不慎将电源线一处保护胶皮磨损,导致导电铜线裸露并与仪器房短接,产生瞬时强电从而将仪器弱电系统设备损坏。
于是,我和李红强以及现场几名当班录井队员组成临时“青年抢险队”,一场更换设备的抢修大战随即展开。历经近23小时的紧急抢修,系统终于恢复正常,一夜未合眼的我们才露出了疲惫和欣喜的笑容。
点赞“XN039速度”
4月4日晚上23:00,林页1井正在进行第四回次连续取心作业。由于钻遇优质储层,原本预计在5日上午出筒的18米岩心就快提前出井了。
岩心出筒整理人员就只剩下地质师、操作员和我三人。
根据甲方要求,为了及时观察到岩心入水试验气显示情况,提供解吸气数据,岩心出筒必须及时,并且需要及时进行整理、归位、观察和汇报。
23:30,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坐在录井队办公室里,拿出地质设计,可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心中牵挂着那即将出筒的18米岩心。人手不够,怎么办?要不要叫录井队休息的队员过来帮忙?我心中纠结着,来来回回地起身都又坐了回去。
“嘎吱!”办公室门开了。原本正在休息的仪器大班李红强、采集工肖小龙、操作员何远星穿戴着整齐的红工装和安全帽出现在办公室门口,安全帽沿上还不停地滴着雨水。
我知道队友们都是来帮忙的。那一刻,高原贵州四月的雨夜乍暖还寒,但我的内心却有暖流在流淌……
23:50,在大家的协同努力下,18米岩心及时出筒,整理、归位、观察、汇报一气呵成,就连现场监督和配合方都为我们“XN039速度”竖起了大拇指。
窗外,大雨依旧,夜色还在延伸。
2017年以来,在我和队友共同努力下,施工井质量优秀率100%,累计创收400多万元,XN039录井队先后获得西南油气分公司“优秀施工队伍”、“功勋基层队”、“先进基层队”。
骨干队员先后荣获集团公司“岗位技术能手”、西南油气分公司“建设功臣”称号、西南石油工程“年度先进个人”。中国石化新闻网人物频道对XN039录井队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我也有幸入围团中央主办的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爱岗敬业候选人。
有人说:“我愿化作一片云彩,一片最不起眼的云彩,只为这湛蓝的天空,添上一道新的色彩。”而我,愿意做这片云彩!
(西南录井 李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