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中汾酒城觅匠心之五:杏花村酒一清到底的秘密

中汾酒城觅匠心之五:杏花村酒一清到底的秘密

杏花村汾酒 

《庄子》云:“技进乎道”。穿越千年时空,曾经智者提出的“工匠精神”今天依然传承在中汾酒城,他们坚守着先辈留下的“一清到底”的传统酿酒技艺,在执念中涵养着杏花村酒“得造花香”的清香风骨。

“清字当头,一清到底”的杏花村酒,其独有的标志性工艺是“地缸分离发酵”,这一传统工艺可以说是“孟母三迁”的“酿酒版”。孟母为了保证孟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改善居住环境多次搬家,而“地缸分离发酵”工艺也是用心良苦,只是为了给孕育美酒的“母体”—酒醅营造一个温馨清洁的“家”。

为了从源头保证杏花村酒的品质,在“怀胎”之前,中汾酒城就对“配种基因的纯正”严格把关。酿酒的原料主要是粮食和水,酿造杏花村酒的粮食原料是山西省农科院专门研制的优质高粱品种,而且在专属基地种植,水则以杏花村当地优良古井水和地下水为酿造用水。

区别于泥窖、石窖、砖窖,“地缸分离发酵”用的是深1.2米、直径0.8米埋入地下的圆形陶瓷缸,为了保证地缸的清洁,先要用清水洗一遍,还要再用一定浓度的花椒水冲洗杀菌,去异味。陶缸周身存在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气孔,在发酵存放过程中,酒醅中的微生物与外界能够“交流沟通”,自由“吐纳呼吸”,吸取大地的精华,同时又避免了土壤中杂质和有害细菌侵入危害,使酒中活跃的生命从始至终摆脱“污浊”之气,延续“贵族基因”的“清香风骨”。

对于破烂地缸和陈年老缸,中汾酒城每年都要仔细检查清理,同时要挖起地缸周围的陈土换掉,填上新鲜的土壤,这个工程量相当浩大,要投入非常多的人力财力。

为了保证清香品质,中汾酒城酿酒大师傅高金泉在“地缸分离发酵”的28天里,每天都要去酿酒房里看看“孕妇体温”——酒醅温度的变化,温度高了酵母菌容易死亡,温度太低酵母菌“不活跃”又没法发酵。在发酵期间酒醅有一个“前缓升、中挺、后缓落”的温度变化过程,在适宜的环境下,在大曲中微生物的作用下,酒醅会先转化成为糖,然后再由糖转化为大量的酒精类物质。

工作中,高金泉经常重复一些“走心”的动作,像大夫一样“望闻问切”,抓起一把地缸中的酒醅,摸摸“脉”—粘度变化,看看“气色”—颜色变化,只有保证“母体”的健康才能产下优质的“宝宝”—美酒。

发酵是经验性极强的技能,是培育塑造生命的历程,除了酒醅的升温、生酸、淀粉、糖分、酒精等理化指标的变化,还有一些是历代师傅用心揣摩总结的“酿酒心经”。

杏花村酒酿造的七大秘诀之一是:“人必得其精”,酿酒师傅们做起事来相当“精致”、“讲究”,有些甚至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在“地缸发酵投料”工序上,要求的“轻撒匀铺”手法,虽然已经是机器化时代,但是中汾酒城传承古老的技艺,保留了传统的人工操作。“地缸发酵投料”要求操作人员手法轻柔细腻,“轻撒匀铺”,这样能让酒醅中的“小生命”呼吸均匀,相互之间不会“拥挤”、“憋气”。同样在酒醅发酵28天后,从地缸里取出来,按照清香工艺要求,酒醅也要由人一簸箕一簸箕均匀地、一层一层地铺洒到蒸锅里。光“轻撒匀铺”这一个动作,有感觉的工人至少要练三、五年,有的工人则二十年也掌握不了这个动作。

千百年来,这种传统技艺都是“口传心授,师徒传承”,“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真正学会更多的还是要靠个人的悟性,在反复揣摩中领会掌握。高金泉从事酿酒已有20多年,刚开始工作时他是没有资格装酒醅的,师傅怕他“毛手毛脚”,伤到酒醅中的微生物。于是高金泉只能先拿红糁“练手”,每天用簸箕专注细心地把红糁装到甑桶里面,光这个动作就练了五六年,合格了才上手装酒醅。在枯燥的工作中,他慢慢掌握了微生物的“习性”和“脾气”,找到了与酒中“生命”打交道的学问。微生物是通人性的,酿酒是“伺候”这些娇贵的微生物,练就这套绝技靠的就是“体正而气醇,志专而意谨”的一念执着。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