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百丽在港交所敲钟上市。同时期开始,百丽踏上并购之路。目前,百丽鞋类业务的自有品牌包括百丽、天美意、他她、思加图、真美诗等,代理品牌包括Bata、CAT、Clarks等。
2007-2011年5年间,百丽在大陆的零售店从3828家扩大至14950家,相当于每年开店2200家、每天开店6家。很长一段时间,百货商场中的女鞋多半都是百丽旗下的。与此同时,百丽的营业收入攀升至289.45亿港元。
但由于近年来女鞋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滑,以及电商的冲击,从2012年开始,百丽的业绩开始走下坡路。2014-2016财年,百丽的业绩直线下滑,三年的营收同比增长分别是8.74%、1.95%、2.21%,2016财年的净利润还不及2010财年。
百丽也曾尝试过自救。2008年,百丽成立淘秀网,试水垂直鞋类电商,后来又在2011年成立时尚品类B2C平台优购网,但两者均以失败而告终。唐小唐认为,百丽自建电商在当时已属难得,但由于时机不成熟,做垂直电商终究敌不过无法和阿里、京东(美股JD)等电商巨头。
2017年7月27日下午4点起,百丽被港交所注销,一代鞋王正式退市。
这也成为了港交所史上规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私有化完成后,高瓴资本集团将持有公司股份的56.81%,成为大股东;鼎晖投资将持有12.06%;包括于武及盛放在内的管理层共计持有其余31.13 %。
在公告中,百丽把私有化退市的原因归结为需要转型。在当年的业绩会上,CEO盛百椒将百丽转型失败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坦言至今仍然不会开电脑,连微信都没有,对市场的变化没有作出很好的预判。
不过,虽然黯然退市,如今百丽依然在中国鞋业市场占据7%的市场份额,位列其前的只有耐克(中国)。中国鞋业市场一直高度细分,根据快消行业权威数据调研公司Euromonitor统计,排名前30的鞋业公司仅占整个市场规模40%左右。
唐小唐认为,高瓴资本牵头的财团进入后,按照资本市场的原则,百丽再次上市是必然的,而且即便行业低迷,百丽也依然拥有强劲的实力。“这就是投资。在价格低的时候买入私有化是一种投资,上市等股票变高再卖出也是一种投资。”唐小唐表示。
上述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高瓴资本进入后,在帮助百丽复苏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不过,在唐小唐看来,百丽所作出的改革措施力度不大,基本业内都在做,难以改变目前局势。鞋类市场的低迷,才是造成百丽鞋类业务迟迟未回暖的根本原因。
在运动服饰业务板块,百丽也面临挑战。
受制于代理业务的品牌控制权较弱,百丽运动服饰业务的毛利率远远低于鞋类业务。Wind数据显示,过去三个财年,百丽鞋类产品毛利率超过65%,而运动服饰产品的毛利率不足5%,毛利相差20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另一大型体育运动品牌代理商宝胜国际(港股03813)虽然在体量上无法与百丽匹敌,但背靠着控股股东裕元(后者为耐克和阿迪的代工企业),从全产业优势来看,优势更胜一筹。
本土体育品牌的崛起也在挤压百丽的利润空间。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前五大体育用品企业市场份额为:耐克22.1%,阿迪达斯16.7%,安踏10.3%,李宁(港股02331)5.6%,特步4.9%。在过去一年,安踏的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交出了史上最好的业绩,李宁的业绩也逐渐复苏,361。的收益也出现了连续5年的增长。
时代周报记者 梁耀丹 发自广州
百丽或拆分运动业务重返香港上市 但前景不乐观
传鞋王百丽拟分拆运动业务 最快明年香港IPO
百丽入股小众时装品牌initial 未透露具体交易金额
零售头条:苏宁云商被注销快递经营许可 百丽联手腾讯
私有化被否的宝胜如何与百丽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