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代鞋王百丽或王者归来......
5月15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已经私有化的百丽控股大股东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正在考虑将百丽集团旗下运动业务拆分,并最早于明年赴港上市,募资10亿美元。
017年7月27日,百丽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宣布私有化建议生效并正式退市,“一代鞋王”终场落幕。
私有化之后,高瓴资本将成为百丽的新任大股东,持有57.6%的股份;鼎晖投资持有11.9%;剩余的30.5%由包括于武、盛放等人在内参与建议的百丽管理层共同持有。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邓耀和CEO盛百椒均不参与私有化要约收购,而是选择出售所持有的占比25.74%的股份,待私有化完成后,两人将套现百亿离场。
有资深人士表示,拆分运动业务IPO为意料之中。
上述资深人士曾表示,拆分运动业务上市将是百丽控股第一步。不过他此前预计,私募基金股东会更有耐心,并将交易放到A股进行。
消息人士指出,拆分运动业务港股上市的考虑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包括管理层在内的股东可能会反对上述提议。
除经营除百丽(Belle)、思加图(Staccato)、真美诗(Joy&Peace)、他她(Tata)、天美意(Teenmix)、森达(Senda)、百思图(Basto)等自营鞋类品牌,代理Bata、Clarks、Hush Puppies等国外鞋类品牌之外,百丽国际还是耐克、阿迪达斯、彪马、匡威等海外运动品牌的代理商。
考虑到百丽运动、服饰业务的既往表现,将其拆分、单独上市也并非不可能。
区别于陷入颓势的鞋类业务,百丽的运动、服饰业务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增长。 根据百丽国际发布的2016/17年报显示,公司运动、服饰业务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5.4%。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由上年的48.3%上升到了54.5%。期内,百丽国际在一线城市的运动品牌店净增加252家,二线城市的运动品牌店净增加251家,服装业务店铺净增加40家。
实际上,从2012年至2017年上半年,除2016年的一个财政季度外,百丽运动服饰店铺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同期,鞋类店铺增长速度逐渐放慢,并最终变为负增长。这与同店销售数据显示的增长趋势一致。
私有化后,百丽的运动服饰业务仍保持了快速增长。今年4月,百丽鞋类事业部总裁兼新业务事业部总裁盛放对外宣称,2017年鞋类业务止住了连续3年下滑态势,利润增长达到了双位数,同时,占比过半的运动业务依旧增长迅猛,该业务的利润和销售预计都有20%以上的增长。公司业务全线增长,得益于资本介入后的一系列变革,包括跨界融合、使用大数据和智能设备连接消费者、搭建新的营销团队等措施。
业内普遍认为,对百丽而言,线下实体零售渠道的短路径流通已不成问题。加强线上线下互通、跨界融合,通过全渠道、全场景无缝切换的服务和大数据、智能设备连接消费者,建立开放服务的新型零售平台,才是现在的短板。
不可否认,2017年,百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自去年7月27日退市、被高瓴资本张磊接盘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转型措施。从内部架构来看,集团旗下品牌initial、CAT加入了新业务事业部,还新建了整合营销部,重建了网销中心。除此之外,还招揽了一大批人才组建新零售运营团队,促进新零售转型,包括CTO刘建国(百度的前合伙人)、负责新零售营销的Jacqueline(来自小红书)、鞋类事业部的副总裁Janner(来自赫基)、电商总裁叫Nancy(来自唯品会)等。
进入2018年以来,百丽在年轻化道路上频频探索,开出了几家特色快闪店,甚至还“搭”上了当下正火的抖音进行营销,成绩喜人。
种种迹象显示,百丽采取的变革及转型措施正在迎来成效,剥离运动业务后再度上市,曾经的鞋王或将“王者归来”。
5月16日,彭博社再次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百丽的两大股东(高瓴和鼎晖)已向负责承销的美银美林(BofAML)和汇丰银行(HSBC)申请,将165亿元港币的贷款到期日从2022年延期到2023年,此外还要进一步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