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总统五二○就职满两周年之际,台湾各种民调所显示的施政满意度,不约而同的不满意度都远超过满意度,尤其以经济表现最不得民心。
解读这种现象,执政团队也许可以质疑民调单位有预设立场,甚至认定是政治操弄的选举话术。但堪称巧合的是,紧接着在23日,瑞士洛桑管理学院也公布2018年「IMD世界竞争力排名」。在这项年度例行性的竞争力排名中,台湾的总体排名位列17,不只较过去两年排名14退步3名,成为2009年来的最差排名。甚至再次输给中国大陆,以致于在亚洲的排名也掉到第4,输给香港、新加坡及大陆。
检视此次的IMD排名,台湾在四大指标的排名其实全都倒退噜。包括经济表现从12名掉到14名,政府效能从10名退到12名,基础建设也倒退1名成为22名。更大的退幅则是出现在企业效能,竟然从15名一口气掉到第20名。不只如此,在外人直接投资的副指标部分,台湾排名第54,在全部63个受检国家中,已属后段班。再加上劳动市场的急速恶化,排名在过去一年内从26名滑落到38名,也就难怪在有关企业效能的排名大幅滑落。
与IMD排名报告同一天公布的,还有美国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2018年第一次的「投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台湾在全球50个评比国家中排名第4,虽然较上次的评比退步1名,但比起在IMD报告的排名,至少是亮眼多了。不过,检视BERI报告所设定的3大评估报告。台湾在匯兑风险指标上的排名,固然是居全球第1,另外在营运风险指标也位列全球第4与亚洲第1。但在政治风险指标的评比表现则相对较差,不止在全球排列第13名,即使在亚洲也只能排到第6名,包括输给大陆、日本、越南、印度等国家。
解读台湾何以在政治风险指标的表现较差,媒体报导引述政府主管部会官员的看法,认为主要是在敌对国家,及区域内负面政治势力,这两项副指标的评比较低。归纳起来可以说地缘政治,也就是两岸关系已经被国际企业在考量是否投资台湾时,列为最大风险。
综合这两项世界竞争力和投资环境风险的评估报告,总体显示台湾相较往年,在各项指标中其实已呈现逐级下滑的态势。尤其以台湾的地理区位,乃是居于亚太岛链的枢纽位置。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她应该是国际企业选择投资台湾的最大利基,但结果却反而成为足以影响外商投资意愿的最大风险。
所谓旁观者清,而当局者迷。两岸关系的良窳,显然已经成为影响外商是否选择来台投资的关键因素。而另外一项相关数据,也足以对此反差现象提出佐证。
根据中央银行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国际收支,金融帐净流出高达164.2亿美元。而更值得正视的是,它已经是我国连续31季的净流出。这除了创下史上最长的净流出纪录,同时更显示从前朝马英九主政开始,所出现的金融帐净流出现象,即使到了2016年改朝换代,由蔡英文接棒,但金融帐持续净流出的现象,却一直未能煞车。金融人士认为,这显示改善投资环境,儘管前后两任总统都将之列为施政要务,但却未见成效,这也就难怪,儘管经济部统计处日前发布4月外销订单数据,接单额391.1亿美元,创下歷年4月新高,但在国泰金控21日公布的5月国民经济信心调查,对未来景气乐观的受访者,比重已跌破20%,同时则有近46%受访者预期景气会恶化,整体呈现国民的经济信心,已经创下29个月来的最低。
包括国人对经济前景没信心,外商认为投资台湾有政治风险,以及台湾出现史上最长的金融帐净流出现象,恰足以显示不只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而包括外商不来及本土资金净流出,则更凸显务实导向的内外资,何以寧可选择资金外流,以及视投资台湾是一种政治风险。面对这种务实导向的旁观者清,当局者如果兀自自我感觉良好,则即使穷尽洪荒之力,想要改善投资环境,让内外资近悦远来,但两岸关系一日不改善,所有的努力不啻缘木求鱼,最后恐将坐实无法跳脱当局者迷的魔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