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A0\u00A0\u00A0\u00A0一进腊月,“年”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年味儿也越来越浓。烫粉、熏腊肉是碧江人的传统习俗之一。虽然时代发展变迁,但烫粉、熏腊肉的习俗依然扎根于碧江人的生活,现在更多人热衷于享受其过程带来的独特体验。
\u00A0\u00A0\u00A0\u00A0盘子粉:“烫”出来的别样情怀
\u00A0\u00A0\u00A0\u00A0盘子粉是碧江特有的美食,由于其味道的清新爽口,粉条的软糯而颇受人们喜爱。米的选择、调料的搭配都颇有讲究。
\u00A0\u00A0\u00A0\u00A0一个灶台、一个蒸笼、一些米浆、一个烫盆。将打好的米浆放进烫盆里,再放进蒸笼里蒸几分钟,热气腾腾的盘子粉就出炉了,再切成丝状晾干,可以保存几个月。在碧江的农村,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要烫粉。
\u00A0\u00A0\u00A0\u00A0据六龙山乡80多岁老人谭善红介绍,在六龙山一带,至今还保留着烫粉过年的习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经济落后,往往要到过年才能烫粉,烫粉这一天家里的老小都会美美地吃上一餐粉,然后晾干放到来年二三月再吃。
\u00A0\u00A0\u00A0\u00A0“烫粉的米必须是存放了一两年的粘米,烫出来的粉才有韧性,下锅不稠,吃起来才软糯可口。掌握火候也很关键,火力不够,烫得半熟,粉不成型。”谈起做法,谭善红娓娓道来。
\u00A0\u00A0\u00A0\u00A0其实,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过年烫粉,更多是在享受“烫”的过程,回味儿时的年味,重点是把这种传统习俗传承下去。
\u00A0\u00A0\u00A0\u00A0在铜仁开出粗车的周彬说:“家里烫粉时,再忙都要赶回去,帮着家人一起烫粉,在热气腾腾的氛围里,一边学做烫粉,一边回味儿时的生活,拿着滚烫的粉,感受着浓浓的家的味道,并将这项技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