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上海到北京的高铁上,出现了两起列车工作人员吸烟被乘客“活捉”的情况。两起事件均以工作人员道歉告终。(8月9日《新闻晨报》)
吸烟之于高铁列车,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与以往吸烟事件不同的是,上述这两起高铁吸烟事件,主体均是高铁工作人员,不仅有“列车员”,还包括“乘警”。铁路部门一再告诫的“高铁列车禁止吸烟”,现在却在铁路工作人员的烟头下化为灰烬,这又让人情何以堪?
众所周知,高铁列车之所以必须禁烟,不仅是公共场所“健康卫生”的考虑,也是保障高铁安全的特殊需要。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日前曾表示,要“确保高铁绝对安全”,并强调“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样的大背景下,回头审视上述吸烟事件,无疑难以小觑。
如果就事论事,应当承认,吸烟与高铁安全之间或许并不存在多大必然联系,工作人员列车上吸烟也只是小概率事件。但工作人员吸烟事件所暴露的,不止是吸烟安全隐患,更是其背后严重匮乏的安全责任意识。要知道,依据既有安全规则和技术要求,“7?23”事故原本完全属于“不可能发生”的事故,而之所以还是发生了,人为的“安全责任意识匮乏”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温总理曾强调,“高铁失掉了安全就失去了可信度”。近20天来,铁路部门的“安全实践”是否足以令人放心可信?起码从上述吸烟事件来看,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张贵峰(湖北 职员)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