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法制网5月2日讯(通讯员崔鹏森 王刚)“嗯”“对”“习惯了”。 2018年日照市劳动模范――日照市邮政分公司涛雒邮电支局的乡村投递员姚其田回答说。
一个劳模投递员的真正的意义,不在于他能说出多少华丽的辞藻,或他手上拿着多少证书和奖章,而在于他心里装着用户,时刻被需要。有时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也是一份担当。
他走过的邮路可绕地球18圈,从业36年零投诉。从1982年来到日照邮政,姚其田就选择了一条永远走不到尽头的路,他从业36年来,投递30多万件报刊、邮件,走过的邮路超过72万公里,足以绕地球18圈,每天70多公里的行程相当于1.6个全程马拉松,这条路他一走就是36年,却保持了36年零投诉的金牌记录。大家都习惯的称他为老姚或者姚叔。
上午10点,见到老姚的时候,他正在分报纸,忙得顾不上抬头,指尖早已被油墨浸染成黑灰色。出班前他要分插500多份报纸,录入100多个快递信息,然后按线路分拣、装包。老姚几乎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出门、装车、投递、回家,周而复始的轨迹常常让他“夏天一身汗、冬天两头黑”。有人说老姚没出息,干了30多年还是个投递员,他也只是笑而不答。可在他心里有自己的答案“干了这份工作,就不觉得辛苦。”
“底子都装在心里,路线记在脑子里。”老姚不善言辞,但他把21个村庄120多个投递点牢牢记在心里,每天在乡路和邮局之间往返四五次,奔波70多公里,为小海管区和?头管区近2万口人送去报刊、信件和快递。这些年,他练就了两样绝活,一是收寄投递准。进村入户一次清,差错基本是零。二是求助人记得清,结下情。不管早晚,不管严寒酷暑,只要能帮忙的,客户要求心应。受助的人多了,他的事也多了,虽然因工作和大大小小的琐碎事情无法顾及家里,但家人都是理解的。
36年的乡村邮路,汇聚了他和村民们一点一滴积累的感情和默契。他在村民口中,从小姚变成了老姚。进村入户的时候,总有村民热情地招呼他“快进屋喝点水吧!”“进屋躲躲雨吧,一会再送。”老姚只是笑着摇摇头,说没时间来不及。其实,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与欣慰,美滋滋地把这些回家就讲给家人听。
“我记忆里,姚叔从来没请过假,也没迟到或者早退过,每天都是来的最早的。”涛雒邮电支局经理李德梅介绍,他就是同事们眼里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在岗的1.2万多个工作日,他他骑坏了5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可他从没积压过一张报纸,也没漏过一个快递。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都亲自送件上门。
至今难忘,日照204国道涛雒镇北段发生了一起车祸,被撞伤的是一位30多岁骑摩托车的外地小伙子,素不相识,凭祸相符。面对这位孤立无援、求助心切的伤者,他还是揽下了这门子“心事”。伤者的妻子不远百里登门致谢,他拎出一个包说:怕弄丢了你爱人的工具包,我做了临时收存,请你查收,只要伤者好了,我这块心病也就去了。伤者妻子激动的无以言表。
一天早上,他夜班结束回家的路上发现一辆满载皮鞋的卡车起火了,他赶紧骑车追上去喊停卡车,不顾危险爬上车,与司机一起将火扑灭,司机感动万分的握着他的手说“谢谢,谢谢,多亏了你,要不然我的损失太大了。
在一次投递的路上,他看到刘家湾一位从台湾回来探亲的老人,在骑车赶集的路上突然晕倒在地,在别人正在犹豫时,他立即将其扶起,抱住老人等他苏醒后将其安全送回家后,默默的离开了。
36年来,类似的事例多不胜数,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2012年以来,老姚连续三年被日照市邮政分公司、市邮政工会授予“全市邮政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被授予“全市邮政十佳投递员”称号。2018年,他被评为日照市劳动模范。我想,姚叔的幸福,就在于他选择了一条永远走不到尽头的路,沿途的风光无限,他脚上带着泥土的芬芳,肩上扛着的“绿衣信使”责任,每天穿梭在乡村田间,风雨无阻。
文章录入:QL\u00A0\u00A0\u00A0\u00A0责任编辑:赵丽英\u00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