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海I号”船舱发现非黄种人遗骸 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线索
央广网阳江4月30日消息(记者郭翔宇 阳江台记者李红毅)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记者从“南海I号”古沉船考古现场了解到,沉船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考古专家对船上发现的遗骸进行DNA测序,推断遗骸极有可能并非黄种人,这也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线索。
南宋古船“南海I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同时也是我国考古迄今为止唯一一艘发现人类遗骸的古沉船,其挖掘为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大量物证。“南海I号”考古队队长崔勇一直参与该船考古和发掘工作。据他介绍,这些人类遗骸是在甲板下的船舱内部意外发现的,“我们在发掘过程中,在船的不同位置总共发现大概3至4个人类遗骸的个体,包括下颚骨、胸椎股、肢骨等部位。”
由于所剩遗骸不多,并且年代久远,如何确定遗骸更多的历史信息就成了考古学家解开古沉船奥秘的关键。经过努力,考古队从遗骸中提取到了骨胶原,成功进行DNA测序,了解到这很有可能不是黄种人的遗骸,与以前的资料比对,可以提供很多方面的信息。
据考古专家推测,骸骨发现的位置是在不容易逃生的下舱内,而船主以及随行人员多居住在甲板之上。DNA测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佐证南宋时期可能已经有了外籍水手。
崔勇表示:“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南海I号’是从福建泉州出海的,因为从此前的记载来说,南宋时期泉州可能是东方的第一大港,当时可能有好几万阿拉伯人都在那里做生意,可能有的外国人也参与了船上水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