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一杯茶,读一本书,在这个美好的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的好时节。4月28日,由陕西省文化厅指导,华商报社和陕西省诗词学会共同主办,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冠名支持的“流觞曲水 诗意长安 第二届禧福祥6年西凤长安诗词大会”大型文化活动的分项活动——“秦风秦韵读长安 禧福祥书享会”首场活动在陕西省图书馆举行。
活动现场,由陕西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副处长张智林、陕西省诗词学会秘书长王小凤、华商报社总经理聂保刚、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边瑞涛共同为活动启幕。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修剑桥,中国当代皮影艺术第一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资深皮影鉴定专家汪天稳,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妇联手工艺联盟秘书长朱丹红作为主讲嘉宾,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析、非遗项目保护、技艺传承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分享。同时,作为剪纸技艺传承人,朱丹红还为本届诗词大会创作了一幅“流觞曲水 诗意长安”的巨型剪纸艺术作品,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路上的陕西非遗保护: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修剑桥作为演讲嘉宾,向在场的读者和观众展示了近年来陕西省非遗保护的成果,他介绍,作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为知晓得有西安鼓乐、陕北民歌、秦腔、华阴老腔、凤翔泥塑、安塞剪纸、户县社火、周至皮影戏等,数不胜数。目前我省国家级项目74项,省级项目599项;省级传承人398人,57人被评为国家级传承人。
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修主任说,2015年我省第一批进入国家级抢救名单的18名代表性传承人,今天已有8人相继离世,“因此,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传统文化现状,有可能就会成为人类的绝唱,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非遗,珍惜非遗,传承下去!”
在活动现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皮影鉴定专家汪天稳大师为现场的读者和观众讲解、推广了陕西皮影这一非遗项目的传统技艺。
手工艺术家朱丹红女士,也是将一把剪刀使得出神入化,三两下就剪出一只活灵活现的“福猴”,令现场啧啧称奇。在与现场观众的互动环节中,她说,剪纸艺术是最快能达到成就感的一项艺术,用一把剪刀就能马上将头脑中的设计稿呈现出来,这虽然是门古老传承的技艺,却能马上带给人更多的幸福感,她希望更多的人能爱上这项古老的艺术。
酒借诗语,诗传酒意,禧福祥将继续传承诗歌之美
随着着大西安建设“阅读之城,书香之城”的全面启动,社会各界都把“促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西安”这一口号落在实处,创新打造阅读载体,延伸阅读空间,提升公共文化配套能力,打造便民惠民文化圈,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使大西安的文化事业呈现出蓬勃之势。
而“流觞曲水 诗意长安 第二届禧福祥6年西凤长安诗词大会”正是这样一个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的文化活动,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众多诗歌爱好者的追捧。家住灞桥热电厂的田师傅,就在活动现场献诗一首,“咱们的活动主题是长安,我专门作诗送给这个‘诗意长安’!”
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边瑞涛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自古以来白酒文化就与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酒借诗语,诗传酒意,于是便有了“竹林七贤”、李清照、李白等先贤,白酒文化与中华文化相映生辉。多年来,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在王延安董事长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以文化推动品牌,以品牌凝聚文化理念,作为陕西白酒行业领军企业,坚定弘扬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共同推动陕西省文化事业实现新跨越做出企业的贡献。